香港衝刺『通關』須先為『安心出行』正名
2021-10-30
【香港中通社10月29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 崔靜雯)香港與內地商討“通關”,港府近日推出多項銜接內地防疫標準的措施,但用於記錄出行記錄的手機程式“安心出行”卻仍未能達到內地“健康碼”的追蹤功能,而部分港人甚至仍以隱私洩露為由拒絕使用,港府必須為“安心出行”正名,方能向內地防疫思路靠近。
“安心出行”推出後,有一部分港人在網上以“洩漏隱私”炒作“抵制”。即便特區政府多次解釋該手機程式的運作模式,澄清不會洩漏資料。然而,推行近一年,僅過半香港人使用,一些市民進入餐廳時選擇以手寫資料代替簡單的掃碼程序。不過,一項調查顯示,手寫資料比“安心出行”更不“安心”。
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28日公佈接獲投訴的數據,有14間食肆處理顧客個人資料時,對個人資料保安不足,令顧客資料可被查閲或使用。當中,有11間食肆使用共用的登記表格或登記簿,其餘3間沒有設置表格收集箱、沒有保持收集箱蓋好或使用尚未剪開的共用表格。
私隱專員鍾麗玲提醒市民,選擇以登記資料代替使用“安心出行”,可能需要每天向不同的食肆提供個人資料,涉及的私隱風險相對於“安心出行”較大,強調使用“安心出行”遠比登記資料的風險低。
特區政府曾多次解釋,安心出行記錄資料只會儲存在市民的手機,並無追蹤記錄,記錄在31天內就會被刪除,無奈一些市民仍對“安心出行”有誤解,認為會洩露個人隱私。
互聯網專業協會行政總裁林漢威接受香港中通社訪問時指出,“安心出行”是不會洩露個人隱私的,使用時未輸入個人身份資料,手機裡只有“打卡”紀錄,當確診者行蹤上載到後台系統,程序檢測到與“打卡”紀錄相匹配的使用者,便會提醒用戶進行病毒檢測。
“相比起安心出行,其他的手機軟件每時每刻都在洩露個人隱私。”林漢威對記者分析,把香港南區餐廳的二維碼帶到新界區掃描,記錄顯示在南區餐廳“打卡”,因為“安心出行”沒有定位功能;相比之下,使用其他軟件例如打車軟件,就需輸入個人資料、開啟定位功能,更容易洩露個人隱私。
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出席論壇時指出,“安心出行”本身有助抗疫,但有人卻揚言不用,特區政府需要一段長時間作愛國教育。
與內地“通關”,是目前香港關注的頭等大事,特區政府近日公佈多項“外防輸入”措施,目的就是與內地防疫走近,而另一個“通關”的關鍵還在“健康碼”銜接。香港特區政府仍須努力為“安心出行”正名,卸下港人心中無謂的“隱私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