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綺穎冀家校社合作避免兒青手機成癮

2021-10-14

呂綺穎

【特訊】近日國家發佈一系列有關兒青教育成長的政策通知,包括《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身兼非高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婦聯副理事長呂綺穎認為,一系列政策均反映從國家層面對兒青成長的重視,以及對未成年人規範使用電子產品問題的決心,同時體現國家在「十四五」時期下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和新要求,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多方通力合作,並期望本澳剛開展的《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能進一步與國家政策呼應,建構健康快樂的學習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呂綺穎提到,智慧手機和網絡遊戲等是科技發展產物的「雙刃劍」,其發展的速度和廣度對未成年人成長有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在疫情下,讓兒青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大增,正確引導和使用將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輔助和休閒娛樂工具,反之則是影響深遠的「精神鴉片」,不但影響兒青成長,更不利於家庭和諧發展。她引述《澳門居民互聯網使用趨勢報告2020》指,本澳6-17歲的未成年居民玩網絡手機遊戲的比率高達94%,明顯高於其他群體居民,使用「抖音」等應用程式的比例亦是學生群體最高,情況不容忽視。她認為,在《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中提倡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若學校、家長和社會不重視電子產品的合理使用,「減壓」只會成為未成年人沉迷網遊的「新理由」,因此這需要多軌並行,從家庭、學校和社會層面多下功夫,讓兒童和青少年的手機「拿得起也放得下」。

對此,呂綺穎提出以下的建議:一、深化規劃防治手機網癮。提升網絡資訊素養是《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的願景重點之一,建議在此基礎下構建網路與遊戲成癮綜合防治工作機制,同時加強監管網絡遊戲與應用程式廣告宣傳,預防手機與網絡成癮;二、提升家庭教育的質和量。家庭是教育的主陣地,父母的家庭教育觀念亦需要作出相應調整,建議政府加大與社團合作開展多元化的家長教育課程,讓家長有正確和科學的理念和教育方式,提高陪伴質量;三、豐富兒青休閒設施建設。重視聆聽青少年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多合適和具挑戰性的活動場地,包括體育場館、遊樂設施,提升他們與同伴有不同的交流環境,避免對電子產品的過度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