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倫:疫情下更應做好弱勢群體支援工作

2021-10-02

探訪弱勢群體

【特訊】持續近兩年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肆虐全球,澳門經濟結構單一的弊端更加凸顯,也給澳門社會帶來深刻的反思。疫情的爆發對人類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同時考驗著特區政府治理理念、體系和能力。澳門立法議員施家倫表示,在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中,弱勢群體的風險防控能力最低,以失業人士、低收入戶者、雙失青年、獨居長者和老人、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等為代表的社會弱勢群體,其等疫情下的權益以及人身保障更加需要維護。

全球新冠疫情持續,高度外向型的澳門經濟遭受極為嚴重的打擊,旅遊博彩業斷崖式下滑,施家倫直言,疫情對本澳弱勢群體及其家庭帶來的影響無法量化,一方面是經濟不景氣下延伸的入不敷支的生活負擔和經濟困境,另一方面是自身健康風險和來自多方的精神和心理壓力。他認為,近年本澳不少弱勢家庭面臨嚴峻困境,部分個案更趨向隱形,更甚的是,一些被邊緣化的群體更是容易衍生厭世情緒,疫情發生以來本澳發生的自殺案件更是不在少數,關鍵時刻更應該多加關注弱勢群體,多方面加大對其等的支援力度。

近期,新一波疫情再次拉響警報,第二次全面核酸檢測又一次啟動。對比起第一次特區政府的手足無措,第二次核酸檢測站增加了“關愛站”,為包括80歲或以上長者提供核酸檢測專道。施家倫連續3日在各個核酸站點開展支援前線工作,組織了百多名義工連續72小時不停歇協助市民做好核酸檢測工作,他表示,許多市民質疑“關愛站”80歲界線的訂定,期望年齡進一步下降,開放給其他同樣有需要的長者使用;也有許多弱勢群體在關鍵時刻向有關當局致電求助,但電話打不通,查詢無果;也有許多不懂得使用電子設備的市民不懂得預約,在站內與工作人員發生衝突,許多類似的個案,令市民倍感彷徨和無助,同時顯現了有關當局對弱勢群體需要更針對性的支援及周到安排。

他表示,有學者認為,疫情以來,弱勢及基層居民生活最受衝擊,且就業環境惡化。最近的就業調查反映本地居民失業率下跌,就業情況有改變,難免與居民直觀感覺有落差;亦有人斷言倘疫情仍然反覆,年底或有機會出現失業潮。他建議當局準備好預備方案解決未來要面對的此類問題,進一步保障全澳市民,尤其是社會弱勢、基層群體的權益,特別是保障市民的就業權益,適當推出針對性支援措施。而疫情期間的心理輔導求助有明顯上升趨勢,其建議當局針對社會弱勢群體,特別一些隱形個案,開展多舉措心理輔導支援並適時檢視成效。面對疫情的衝擊,包括全民核酸、封區、出入境的收緊等防疫舉措的實行,特區政府應當總結過去的問題和經驗,在有關措施中體現對弱勢群體的針對性照顧和細心地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