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基會推動搶救民間藝術資源

《曲藝音樂集成》初審獲好評

2018-12-04

1932年在澳門刊行的粵曲粵樂曲譜集《粵樂府》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澳門的白雲曲社唱局(左起沈成、歐陽慧嫻、鄧先聲)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澳門曲藝唱家李向榮在歌壇演唱

《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澳門卷》初審會議情況

【特訊】「十部文藝集成志書.澳門卷」本年度第三次全體工作會議於12月1日至2日間進行,由澳門基金會與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下稱「中心」)合辦,邀請内地專家蒞澳,聯同本地專家,與各卷小組成員召開工作交流會議,重點就《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澳門卷》進行初審,並就《舞蹈卷》等其他各卷的編纂工作進行深入交流,穩步推進編纂任務。

出席會議嘉賓及專家團隊有:澳基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中心」副主任蘭靜,十部文藝集成志書總編輯部指導專家黃俊蘭、蔡源莉、周青青、梁力生、楊明敬,澳門專家邱子維、馮漢祥,各卷負責人或代表︰《曲藝音樂集成》沈秉和、謝少聰、程美寶,《舞蹈卷》鄭桂卿、關偉銘、李英維,《歌謠卷》胡國年、徐贊源,《諺語卷》鄧景濱,《故事卷》張卓夫,《器樂曲集成》洪少強,及各卷成員逾四十人。

《曲藝音樂集成》初審獲肯定

澳門雖為彈丸之地,卻有著深厚的曲藝活動群眾基礎,是曲藝音樂的沃土。《曲藝音樂集成》編纂團隊在負責人沈秉和的帶領下,經數年努力,通過深入社區、演出場所、文獻機構,以及人物專訪,終完成了該卷志書的初稿。當中收錄了八十多首記錄規範的曲譜,並編纂唱詞和澳門本地著名曲藝家的介紹逾二十萬字,全面呈現粵曲、龍舟、南音、粵謳四曲種在澳門百多年來的音樂面貌。

該卷志書的初審稿獲順利通過,並得到評審委員一致高度評價,指編纂内容翔實、資源豐富、表述清晰,能夠全面呈現澳門民間曲藝音樂的面貌和本地特色,搶救了大量澳門民間曲藝資源,冀團隊進行下一階段的修訂和完善。

穩步推進全套志書

「十部文藝集成志書」是一項具有前瞻性和搶救性的全國性文化工程,旨在收集、整理流傳在民間的傳統文化。「澳門卷」由澳門基金會與「中心」自二零一二年起合作啓動,結合專家和社會各界力量,全面搜集、整理澳門面臨消失的民間文化藝術。項目啓動數年,已順利進行了《民歌卷》、《曲藝志》、《戲曲志》、《故事卷》、《諺語卷》、《歌謠卷》的終審,以及《曲藝音樂集成》的初審,成果豐碩。

是次工作會議同時就各卷志書的編纂進行交流。《舞蹈卷》編纂小組在專家的指導下,梳理了澳門各項民間舞蹈的淵源和形式、明確編纂框架,並就遇到的問題取得共識;《器樂曲集成》、《諺語卷》、《歌謠卷》等各卷成員亦就資料搜集、編纂體例等展開交流討論,有效推動編纂工作。

十部志書助建澳門文化自信

吳志良表示,「十部」是澳門文化建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也是澳門基金會歷來第一個大型田野研究的項目。他感謝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編纂工作,既體現民間對傳統文化的堅持和熱愛,也充分顯示了澳門人的家國情懷。吳志良同時指出,澳門文化在特殊的歷史地理背景下具有獨特性,「十部」的編纂正是為這種文化基因予以很好的詮釋,對建立澳門人的文化自信有莫大的幫助。他透露,明年將陸續出版志書,相信有利推動澳門文化事業的發展,為建立澳門歷史文化的豐碑作出貢獻。

蘭靜表示,「十部」是國家大型及重要的文化工程,期望澳基會、各卷團隊及「中心」能夠保持緊密聯繫,共同努力推動「澳門卷」儘快面向全國文化界,為學界、業界提供澳門文化的全景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