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860號
2021年09月16日
星期四
疫苗指引‧局長答問
2021-09-16
【特寫】星期一,衛生局發出最新指引:所有工作時需要接觸服務對象或在有其他人的室內空間工作的從業人員,若未種接疫苗,應至少每七天接受一次核酸檢測。連日有不少市民在不同平台表達對最新指引的不滿後,衛生局局長羅奕龍終於在昨早公開露面。
衛生局昨早舉行「優化離島醫院醫療服務模式研究」新聞發布會前,該局新聞聯絡員一度表示,有關疫問題可留待今日的「疫情發布會」提出;有記者立即反問,羅奕龍會否出席今日的「疫情發布會」,得到的答案是不會;另一記者續提出,疫苗問題需要局長回應。最終,該局新聞聯絡員表明,新聞發布會首先集中離島醫院醫療服務的問題,完結這環節後才可提出疫苗問題。
到了關於疫苗答問的環節,羅奕龍回應傳媒時指出,本澳二十至六十歲 ── 即工作人群的主要年齡段,疫苗接種率已逾六成七,即超過三分二的工作人群已經接種。對此,記者提出,從以上數字可以聯想到政府為何現在推出「辣招」,因為,仍未接種的市民越來越成為少數,反對的市民越來越少,政府決策前是否考慮了這個因素?
「係咪叫做『辣招』呢?我又唔係咁睇。」羅奕龍續表示,由疫苗面世後抵澳,衛生當局做了很多工作推動接種,這真是為了公共利益;而且,原則是一直不變的:自願、可選擇。並提出,就算不談群體免疫屏障,疫苗很大保障市民自身。接種後確實可以受到感染,但是,發病、重症、死亡風險降低,這是相當重要的。並稱:「如果市民唔接種又唔好彩感染,到時肯定後悔。」
記者提出,為何工作場所存在風險?是否因為每日有數十萬人次進出內地,政府又把關不力,才讓病毒進入澳門,甚至工作場所?尤其是過去超過二十個月沒有出境又沒有接種的市民,不單有可能成為被感染的受害者,甚至,現在被政府標籤為可以導致傳播風險增加的因素,必須如同那些經常出入內地的人士一樣,每七天自費接受核檢。合理嗎?公道嗎?
「我哋唔能夠將一件事件形成兩個對立面。」羅奕龍續表示,不是因為有人進出內地才存在風險;從外地的經驗看到,運進來的貨物、冷鏈食品等等,都可能有風險。除非完全不與澳門以外的地區聯繫;否則,無論怎樣嚴防都有風險。又提出,政府不斷檢討、完善出入境政策。既然風險存在,衛生部門有責任降低風險,對工作場所採取可行措施。
「如果將外防輸入政策、推動疫苗政策、保障工作環境安全政策撈埋一齊,會亂咗。」羅奕龍續提出,每一個政策有目標,符合公眾的最大利益的政策就要推動。
記者提出,政府在甚麼情況下撤回或修訂指引?是否要有市民站出來才會撤回或修訂?羅奕龍提出,衛生局發出的是防疫的原則性指引,各個實體根據情況協商並分階段有序落實,何來撤回?並稱:「除非我得出工作場所係唔需要保護嘅科學結論,我哋就可以撤回。」
上月,政府推出免費核檢服務,提供給任何認為自己有感染病毒風險的人士預約;現在,衛生局的指引規定仍未接種的從業人員每七天的核檢,卻必須自費。記者提出,要求沒有接種疫苗的市民自費核檢,與「迫針」有何分別?並稱:「政府可唔可以比條路市民行吓?政府要將市民迫到乜嘢位置?衛生局點解唔比冇打針嘅市民都可以免費核檢?」
羅奕龍回應時表示,現時的免費核檢是提供給已經出現症狀的市民,當局希望他們多些接受核檢;亦對重點人群提供免費核酸檢測,例如:接觸冷鏈食品的從業人員等等。又舉例,澳門居民首次在酒店接受醫學觀察可以免費,其他人士卻得不到免費。並稱:「唔係大家都有 (資助) 就叫做公平。唔同嘅情況,政府有唔同嘅安排。」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