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聞集納

2020-10-09

逾1200的士未裝『車載機』交通局呼籲業界盡早預約安裝

△距離今年12月3日全澳的士必須裝有“的士車載智能終端系統”(俗稱“車載機”)才可繼續營運,尚有不足兩個月。截至10月7日,近6500名的士駕駛員已領取“電子的士駕駛員證”,仍有逾1200部的士未安裝“車載機",為確保的士管理系統順利全面投入運作,交通事務局聯同設備供應商需於11月下旬進行具規模的檢測排查、壓力測試和優化工作,以目前計每日最少需為30部的士安裝“車載機”,局方呼籲業界盡早預約安裝。

為加快安裝進度,交通事務局已要求設備供應商陸續為未預約之的士排列安裝時間,局方會發函及以電話短訊通知有關的士執照持有人於指定時間到指定地點安裝“車載機”, 詳細時間表也可透過官方網頁:http://www.dsat.gov.mo/dsat/events_detail.aspx?a_id=A4328AB6B91E369A1C4470397EEC99C4查閱。若執照持有人沒有在指定時間前往安裝,將未能確保其的士能在法定期限前有合適時段安裝“車載機",從而影響其在今年12月3日起合法營運,呼籲的士執照持有人抓緊時間完成有關安裝工作。如執照持有人需更改裝機時間,可致電2872 8000與設備供應商協商。

12月3日起,全澳的士必須裝有“車載機”,的士司機必須持有電子的士駕駛員證登入“車載機”,方可合法營運,如未依法安裝有關系統或有關系統未能持續及有效運作的情況下提供的士客運服務,有關的士可被扣押,且可被即時中止的士執照;而的士司機如在知悉此情況時仍繼續駕駛該的士提供的士客運服務者,可被科三萬元罰款。

在今年12月2日或之前,尚未安裝“車載機”之的士,仍可按現有模式營運,然而一經安裝 “車載機”,的士司機必須憑電子證或透過輸入該證編號,以及透過生物辨識技術登入系統,方能正常營運。

金情辦主任以聯席主席身份主持國際反清洗黑錢組織區域會議

△金融情報辦公室主任自2020年4月下旬起,正式獲委任為國際反清洗黑錢組織“金融行動特別組織”(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FATF)轄下負責制定監察名單的“國際合作檢討小組”(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Review Group,ICRG)之區域分組“亞太區聯合小組”(Asia/Pacific Joint Group,APJG)聯合主席。

作為“亞太區聯合小組”聯席主席,需與聯合小組每年舉行三次面對面會議,跟進被列入名單之會員的進展。因應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及不同地區的邊境管制措施,FATF決定全面暫停ICRG的審核程序;但由於有部份會員地區向ICRG特別要求繼續報告其重大進展以祈能從監察名單中除名,故此,ICRG因應個別會員的情況安排視像會議以審核其等的進度。

根據2020年6月FATF會員大會的決定,於ICRG之所有區域分組中有2個司法管轄區在反清洗黑錢及反恐怖融資的跟進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當中1個司法管轄區屬亞太區。故此,該亞太區會員需按ICRG的跟進程序,安排評審團隊作實地考察,包括會見當地高級別官員、各政府部門及私人機構以確認相關進展及承諾。金情辦主任作為“亞太區聯合小組”聯席主席於10月1日及2日以視像會議形式參與考察審查過程。

澳門特別行政區持續派員參與國際反清洗黑錢組織事務,一方面有助提升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形象,有利掌握FATF最新評估要求及政策,同時突顯澳門特別行政區積極參與有關打擊清洗黑錢及恐怖融資的國際工作。

教青局民防專題活動 宣傳民防知識

△為加強澳門學生品德及公民教育,推動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教育暨青年局於9月27日組織了來自18間學校的54名學生前往警察總局、澳門海關及治安警察局進行一系列的澳門民防專題活動,內容包括到訪警察總局民防行動中心了解《民防法律制度》及運作、模擬即場報導民防最新消息、認識澳門海關搜救裝備、乘坐A級輪船體驗海上巡邏工作、走訪治安警察局特警隊與前線警員一同演練防暴情景,以及了解警犬組的訓練及搜索等,學習內容充實豐富。

透過是次體驗活動,讓學生認知澳門民防架構及相關知識,了解民防機制啟動時特區政府各部門如何各司其職,互相合作,從而提升學生防災意識和應急能力,以及作為市民應予以之配合和關注,以保障個人安全。參與學生表示活動內容豐富,且貼近生活,了解到民防工作的重要性,並感謝風雨中仍謹守崗位的每一位前線人員。

“無障礙網頁培訓課程”成功舉辦

△由郵電局主辦的“無障礙網頁培訓課程”於本年9月2日至10月7日期間成功舉辦,共有20名學員參與。

課程中導師向學員介紹無障礙網頁的基本概念,並根據萬維網聯盟(W3C)制定的《無障礙網頁內容指引》2.0版AA級標準,教授建立無障礙網頁的要求和技巧,透過課堂上對網頁實例的交流討論、配合檢測工具的使用及課後實作練習,加強本地學員對有關標準的認識,以及提升其設計無障礙網頁的能力,使網頁設計上更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郵電局期望透過舉辦有關課程,能推動私人機構建設無障礙網頁,讓更多不同需求的人士可享有瀏覽和獲取網頁上資訊的權利。

一帶一路文化系列講座 探索宗教文化獨特魅力

△為加深市民對“一帶一路”文化內涵的認識,文化局與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攜手舉辦“大美無疆── 一帶一路文化系列講座”,系列講座合共四場,將於10月至11月期間在澳門藝術博物館演講廳舉行。本年度講座將以“宗教文化”為題,以普通話進行,費用全免,歡迎有興趣人士報名參加。

首場講座於10月24日(星期六)舉行,主題為“走向世界的少林文化”,由華南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中國嵩山少林寺少林禪弓委員會副主任馬廉禎主講。少林文化博大精深,體系主要包括“佛教文化”及“武藝文化”兩個層面,並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禪武並存、以武為禪的獨特宗教修持模式,講座將從多角度探討少林文化體系及其文化內涵,並闡述少林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第二場講座於11月7日(星期六)舉行,主題為“海不揚波:南海神信仰文化”,由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研究員王維娜主講。南海神在港澳被尊稱為“洪聖爺”,而建於隋朝的南海神廟則是中國古代東、南、西、北四大海神祭祀場所中唯一完整保留下來的海神廟。講座將淺談南海神信仰的由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千年廟會“波羅誕”的儀式細節及千年古廟南海神廟的文化價值。

第三場講座於11月14日(星期六)舉行,主題為“從印度禪到中國禪”,由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佛學研究中心主任龔雋主講。講座將簡述佛教禪宗從印度先後傳承到中國、東亞及世界各地的發展歷史,重點講述印度禪與中國禪的思想異同,並就禪修與觀心、中國禪的“遊戲三昧”、禪的思想方法等議題展開討論。

第四場講座於11月21日(星期六)舉行,主題為“世界文明視野下的道教文化”,由華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華南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夏志前主講。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歷史源遠流長,當中更涉及天文學、醫藥學、化學等知識領域。講座將從世界文明史的宏觀視角探討中國道教文化,漫談道教走向世界的機緣與特點。

有興趣報名的市民,可由10月9日(星期五)上午10時起透過文化局網頁“網上活動報名系統”( www.icm.gov.mo/eform/event)進行網上報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出席是次系列專題講座滿三場的市民將獲贈限量紀念品乙份。文化局將嚴謹按照衛生部門相關防疫指引,對藝文活動作出妥善安排,參與活動之市民必須佩戴自備口罩、接受體溫探測,出示當天的個人健康碼,並配合有關防疫措施。活動詳情可瀏覽文化局學術及出版處網頁(www.icm.gov.mo/academics/),查詢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85986711或8897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