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始終和現實存在誤差

新青協共議交通議題

以人為本設更多渠道聽取社會意見

2020-10-09

新青協共議交通議題

【特訊】為更好地調配公共交通資源,交通事務局此前調整巴士路線班次,引起了不少市民在網上熱烈討論。有見及此,日前新青協舉辦「青年友計傾」討論會,以「等待減少了班次的巴士,像極了愛情」為題,由新青協新媒體發展委員會主任梁偉麟擔任主持,邀請到交通事務局交通管理廳代廳長何振濤、新青協交通政策關注組召集人李德民、城規委陳昭怡、交諮委古慶祥到場分享,並招募了約二十名本澳青年參加,冀能藉此收集市民對本次巴士班次調整的意見,並搭建交流平台,了解市民對本澳交通議題的看法,出席本次活動的還有新青協副理事長李秀華等,是次活動由澳門基金會資助。

縮減班次非因緊縮開支

針對本次巴士班次調整,有與會者表示感覺日常候車時間變長,特別是夜間班次頻率不足,稍有不便,並質疑本次調整是否與政府因疫情而削減財政開支有關。亦有參加者雖認同有關舉施,覺得縮減班次有助緩解道路擠塞情況,但亦認為本次調整較為倉促,稍顯唐突,希望當局未來如再作調整,可增加相應緩衝時間,以便市民適應。何振濤表示,受疫情影響訪澳旅客大幅減少,加上放假期間學生亦減少在早晚高峰時段集體出行,當局考慮到巴士載客量有所減縮下滑,為更好地為市民服務,讓公交資源運用更為恰當,故作出是次調整巴士班次的決定,並設立特班車,根據路況以靈活彈性地滿足市民的實際出行需要;強調班次縮減並非因緊縮開支,主要是基於大數據分析的客量變化而作出調整,未來亦會在政策的宣傳上再作優化。

對此,有參加者表示關注本澳交通出行的大數據收集與公開情況,並建議當局可與高校合作進行相關研究和分析。李德民對此表示認同和支持,他肯定政府過往推出的多項交通改善措施,建議當局在未來施政時可以進一步善用大數據的統計和分析,藉此論證和支撐政策的預期成效,以提高施政的科學理據,同時亦可以使市民更易於信服和理解,以減少政策推行的阻力。

利用大數據為各區度身定制班次

陳昭怡則建議當局可藉由目前遊客較少,積極收集及分析出行大數據,將有助更具體反映本地居民的出行高峰、流動方向及主要使用巴士路線等情況,從而為調動班次及日後優化巴士路線提供重要依據;另外,她亦舉例如H2、H3、51號等新模式良好,希望當局針對跨度大的巴士路線及長者較多的區域或新區,例如石排灣區或日後的新城A區,增設這類點到點及快速線,以便居民出行,亦有利公交優先推行。

此前坊間亦有聲音指巴士報站並不準確,質疑存在「鬼巴」的現象。經統計,與會者中約有六成人表示巴士報站準確,亦普遍對GPS定位有時存在誤差以及人為操作間或失誤等表示可以理解;但亦有人表示一些巴士臨時改道的措施並未及時在報站功能中予以體現。古慶祥指,目前「鬼巴」現象比過往的確有所改善,報站的準確率亦較高,建議當局未來可以進一步完善預報系統,及時與市民做好溝通工作,並增加信息發佈的渠道和宣傳力度,以釋公眾疑慮。

路面交通最為直觀的受眾是市民

此外,與會者亦就各區巴士線路的增減提出了意見,亦有論及巴士合同續約等相關議題。主持梁偉麟在最後總結時表示,通過使用大數據來分析調整巴士班次固然重要,政府應當予以重視,但數據始終和現實存在一定誤差;相對而言,市民作為公共巴士、路面交通最為直觀的受眾和用戶,其意見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路面的真實情況,冀當局未來能設立更多渠道,聽取多方意見,以進一步優化本澳的交通政策,相信是次研討亦有助於市民和局方之間相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