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內門外應該採取一致標準

2020-10-08

【正視聽】新冠病毒在中國及本澳情況得到緩和及呈穩定,在全球仍未受控,歐美、韓國、印度等國持續有反彈的情況,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夫人在本月2日確診(於當地時間5日出院),白宮發言人麥克納尼5日亦在社交網站表示自己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 1/10的人口感染新冠病毒;反映出,全球的威脅未解除。相反,澳門在9月起,推出以經濟、旅客為目標的多項經濟活動,引起社會關注,本澳防疫工作的底線,會否一步一步向經濟「跪低」。

目前全球有超過3524萬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超過100萬多人不治。世界衛生組織更估計,全球約有 1/10人口感染新冠病毒,并且指出:全球絕大多數人有感染風險,總體情況仍處危險水平,警告若國際不採取一致行動,數字可能會更高。香港第3波疫情回落後,仍有零星源頭不明個案,外國不少先進國家,近日疫情也有反彈,疫情看似平靜、只要稍一鬆懈,就會迅速反彈,疫情尚未完結、隨時有捲土重來的可能警號在響起。

澳門有數月沒有新增個案,逐步恢復和加大推進多項本地以外的跨境活動和人員往來,有上月在北京舉行的「澳門週」、本地有光影節提早舉行、美食節及大賽車今年將如計劃舉行、還有MIF,10月迎來了國慶黃金週,一種「我們準備好了」的感覺,恭候旅客重臨。了解到,核酸成為了旅客到澳旅遊的一大障礙之一,政府預報,黃金週後會檢討現行的防疫政策,不排除會放寬及將核酸檢測結果由原來的7日有效延長至14日。相反,對內的不少活動,沒有放鬆,呈越收越窄,例如政府國慶酒會、超過400人以上的社團酒會、本年司法年度開幕,出席採訪的傳媒及賓客,均需接受核酸測試以及出示當日有效的核酸陰性檢測結果,傳媒、賓客變為「應檢人群」,抗疫常態化,演變成「被核酸常態化」,傳媒十分無奈以及感到工作空間受到一步步的壓縮,若應公司安排要為工作出席某一個特定的活動/場合,前提必需接受核酸檢測,為採訪設下了關卡;部份場合,例如司法年度,出席者均需配帶口罩,接受核酸檢驗的理據何在?在於室內人數和時間的長短嗎?傳媒推測,稍後的多項大型活動,例如大賽車、MIF若要前往採訪,「相信走吾甩要驗核酸」。不過,另一邊廂,政府稱考慮放寬防疫措施,與對內的不斷收緊及要求本地活動防疫工作越走越嚴,一反其道。令人聯想到,政府向經濟「跪低」,而放寬進澳的防疫政策,所謂的防疫不鬆懈,只是龍門任官擺。

娛樂場在黃金週期間,人流受惠旅客增加而回升,有博彩前線員工反映,旅客口罩佩戴不正確、露出鼻、拉開口罩咳嗽、吐痰等都有,賭枱圍觀的聚集人數有時超過防疫上限,存在一定隱患;社團酒席上,主辦方為迴避賓客需要先驗核酸才能出席防疫指引,要求賓客在一小時內完成飲宴,一道菜由上菜到撤走,逗留不超過5分鐘,走灰色地帶,出席者辛苦趕忙吃,工作人員一樣趕忙進度、追時間; 傳媒要取得出席官方大型活動的入場資格,就沒有灰色地帶可走。筆者認同,「門不能一直關上、關上門並非最好的對策」,只是希望政府,對內、對外的防疫措施、尺度、把關一致,不應該寬人嚴己,將越來越多職業、人群列為應檢人群,迴避對外中門大開而帶來的社區風險,管本地人比管外來人還要嚴苛,相煎何太急。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