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製造』真髓在於『澳門標準』

2020-09-26

【正視聽】據9月25日的新聞報導,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率領代表團赴京拜會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雙方簽署《關於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安全監管合作安排》(簡稱:合作安排),根據《合作安排》規定,海關總署和市政署聯合制定澳門製造食品的監管品種清單,對符合內地食品法律法規及標準要求的輸內地澳門製造食品予以通關便利,助力本澳企業拓展內地市場。筆者認為此舉對澳企在內地拓展商業是十分有幫助的,但其中所提及的“標準”一詞的含義卻有不同的看法,內地消費者是想購買澳門製造“澳門標準”的產品呢,還是購買澳門製造“內地食品法規及標準”的食品?從消費者的消費目的而言,這個話題是值得探討的,如果澳門製造與內地產品的“標準”無異,長久而言這將失去“澳門製造”的特色、失去“澳門製造”的真髓。

根據《合作安排》規定,依據內地進口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計劃,對澳門製造並輸往內地的食品制定年度監測方案實施動態管理,為簡化澳門製造食品輸入內地的通關和檢驗檢疫流程奠定法律基礎,實現食品安全源頭防控,口岸便利通關目標。從出發點看,國家支持澳門融入內地的是不遺餘力,但我們必須認識到,“特色”之所以被稱為特色,就是與其他的產品有區別,或在原材料上、在製造標準上,如果失去自主訂立的地區標準,那跟大多數的產品就沒有什麼區分了。“澳門製造”應該有自己的標準,甚至高於國家訂定的標準,這樣才凸顯出“澳門製造”的與眾不同,才能突出產品的差異性,這值得業界去探討,也值得政府在規劃澳門未來宣傳的“澳門製造”之時,是可以持之以恆作為區域宣傳特色的代名詞。

在如今貿易戰正酣的當下,美國海關宣布由9月25日開始,從香港進口的貨品必須標示為“中國製造”,籍此配合早前美國總統川普決定取消香港特殊待遇的政策。而作為香港特區政府,無論是商業界還是政府層面,都大力宣傳“香港製造”的與眾不同及不可代替。我們暫且不去探討更深層次的政治性影響,就從我們消費者的心態來看,之所以認定要買“中國製造”“香港製造”“澳門製造”的產品,就是認定某種產品在這個地區的“生產標準”,認可這個“標準”之下生產出來的產品。國家也應該看到無論是香港或者澳門,作為中國下面管治的一個特區,應該協助完善其自有的產品“製造標準”,而非一而概論地要求國家統一標準,從地區對外特別是國際而言,這樣的地區“製造標準”更能體現“一國兩制”之下的與眾不同,這樣才能建立“澳門製造”的國際品牌和形象,長遠看其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原產地往往能產生「標籤作用」,賦予當地出產的商品以某種質量特徵、聲譽或者其他特質。”筆者認為原產地的產品如果能配合產地自身的生產標準,就更加能體現原產地產品的“原汁原味”。澳門每年幾千萬的旅客探訪,如果每人購買一樣東西,再由旅客攜帶回去各原住地送給親朋好友,這其實無形中對宣傳澳門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此次《合作安排》的簽署無異對澳門產品進入內地會更加方便,但統一化的標準所生產出來的澳門產品是否能被內地消費者所接受,還需要時間來考驗,筆者希望澳門製造的產品暢銷各地,“澳門製造”成為物超所值、優良品質、卓越服務的象徵,也希望特區政府能抓住機遇,成立特別部門以主動方式規劃、傳銷“澳門製造”的與眾不同。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