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2544號
2020年09月07日
星期一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2020-09-07
【特稿】8萬多名莘莘學子,相繼於9月1日起開學後重投校園生活,抗疫常態化,讓教育界、學生、家長和政府有了疫情一旦再度威脅澳門時,有停止面授、需要轉向網上教學的心理準備;上半年的停課日子當中,有家長反映,網上教學和功課量大、復課後有學校追趕教育進度和密集式的測驗考試,家長、學生都喘不過氣來,反映出,有學校不論在什麼樣的危急關頭、突發狀況,都不願意秉率傳統的測驗和考試評核模式,鐵碗教育;基於教學內容的連貫性,不少家長及學生已經開始擔心,今學年的學習壓力將重如泰山。而另一邊廂,校方高層向透過傳媒稱,不存在追教育進度的情況,實際又是嗎?
壓力是一種難以量化的無形負荷,作為學生,壓力的主要來源是學業,今學年,有憂慮學習壓力將更重。上半年停課不停學期間,有家長反映,網上教學和功課量大、復課後有學校追趕教育進度和密集式的測驗考試,校方在落實教青局的「宜鬆不宜緊」指引和呼籲時背道而馳,指引是沒有法律約束力,亦基於教學自主,故此,有學校堅持教學方針,貫切執行測驗和考試這兩種傳統的評核方式,局方無法干預。
《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中,推動以多元評核取代考核,對學生學習成就作評核,期望取代或減輕傳統默、背、考、測的評核模式;教青局近年鼓勵此模式,有多少間學校真正落實和做到!?有教育界反映,上學年的教育進度有大約兩個月的延誤,本身已經緊張的教學進度,如何能夠從容地讓學生追上?有學校則否認,有追趕教學進度的情況,學生的實際感受,只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教青局局長在本學年開學日時透露,局方有接到有家長反映此情況,個別約見了有關學校作溝通。問到今學年有否評估學校的教學內容和如何為學生減壓?局長以:「15年基礎教育是漫長過程,不需要讓學生追趕進度,短暫時間內有過大的壓力,令學生有追趕不上的困擾。」作呼籲。《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學生評核制度》已經通過,部份科目,可以利用傳統以外的方式評分,同時要注意,會否因此間接增加了學生的功課量和壓力,例如花更多時間在課後小組功課上,壓縮了其他活動的時間來換取多元評核結果。
順帶反映,今學年未滿3周歲的學童必需於生日當日起方可正式上課的安排,政策的公佈與正式開學日相距過於緊迫,受影響的家長飽受精神壓力,批評教青局安排和訊息發佈差,引發公關災難,造成社會混亂;近日,政府稱今週將有新安排,給人朝令夕改、政策草率的感覺,也擾民,筆者期望局方吸取經驗,日後加強政策的透明度和及早公佈,站在家長角度上,多諗一諗。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