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542號
2020年09月04日
星期五
75載不滅的罪證
2020-09-04
【正視聽】這是由鋼筋混凝土構築的「地下堡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結之地」,更是75年前人類浩劫留下的不滅罪證。走進位於黑龍江省綏芬河市的侵華日軍綏芬河要塞,無邊的黑暗伴著令人窒息的霉氣迎面撲來,腳下濕滑的腐敗物與頭頂手指般粗細的鋼筋呼應,令人彷彿置身「惡魔之口」。借助強光手電筒的光芒,到訪者不僅看到混凝土墻壁上凝結的水珠,還看到了儲水池中的「寒霜」…。新華社記者昨刊載了相關報道。
冰冷、堅固,這是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遺址帶給人們最深刻的印象。在暖意融融的初秋,要塞內外「冰火兩重天」的巨大反差,彷彿是戰爭與和平的暗喻。據《日本關東軍要塞》一書記載:1934年至1945年,侵華日軍歷時10餘年,在東起吉林省琿春,中部經黑龍江省中蘇邊境,西至內蒙古自治區海拉爾和阿爾山5000公里的中蘇、中蒙邊境地帶,共修築17處要塞,共有8萬個永備工事。
人們如今踏查這些要塞,仍能感受到它昔日的龐大。這些幽深的「地下堡壘」內,設有宿舍、彈藥庫、發電站、醫院、指揮室等,有的可以進出汽車,有的配有飛機庫,如同「陸地航母」。一些要塞據稱「戰時可容納數萬兵力」,當時的「亞洲第一巨炮」就架設在這裡虎視眈眈地注視著蘇聯。
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硝煙已經散盡,但這些遺址背後死難勞工的屍骨以及泯滅人性的「慰安所」,仍向今人警示著不義戰爭的傷痛和「好戰必亡」的古訓。在中俄邊境的東寧要塞博物館內,三具中國勞工的屍骸陳列於此,其中一具雙腿被整齊鋸斷,含冤慘死的他們甚至沒有留下姓名。「陳列的屍骸就是當年參與暴動逃跑的勞工,他們被抓後遭日軍活活鋸斷雙腿,殺害示眾。」東寧要塞博物館研究員王宗仁說,1994年黑龍江省專家小組對當地8個勞工墳進行挖掘,發現屍骨18具,其中3具在此陳列。
這些要塞是用中國勞工白骨堆砌起來的。史料顯示,為修築要塞,日軍誘騙、強徵中國勞工上百萬人。這些勞工被運送到要塞後,如同進入了人間地獄。他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每天十幾小時的重體力勞動,累死、病死和被殺害的勞工數不勝數。不少要塞下都有勞工墳和「萬人坑」。記者採訪獲知,侵華日軍在要塞周圍配備了醫院、浴室等後勤設施,還建造了「慰安所」。僅東寧要塞就發現了約40處「慰安所」遺址,有些遺址保存完整。而孫吳要塞附近的「慰安所」規模在中國比較罕見。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蘇軍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侵略中國東北的日軍發起全線進攻。8月9日淩晨,在東北抗聯戰士配合下,蘇軍向虎頭要塞、東寧要塞展開猛攻。但日軍仍憑藉堅固工事負隅頑抗。8月26日,虎頭要塞被攻克,不久後東寧要塞中的殘餘日軍也最終放下武器,此時距離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已過去10餘天。因此,侵華日軍東北要塞群也被稱為「二戰終結地」和「二戰最後戰場」。
虎頭要塞激戰比日本無條件投降時間晚了11天。在這11天裡,數千條鮮活的生命因此逝去。為銘記歷史,當地政府在虎頭要塞修建了紀念園,警醒世人。
>>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