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雀般的輕軌

2020-08-20

【正論】 輕軌於本月7日,再發生事故,輕軌開通不足一年,事故頻生,幸好沒有人命傷亡。自輕軌開通,負責收拾輕軌這個爛攤子的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對於輕軌持從容的態度,大撐輕軌「好安全」,又希望社會接受,給予時間及機會輕軌逐步完善及調整,適應澳門的環境。輕軌作為公共服務和集體運輸系統,作用是否只像花瓶,或是像鳥籠中的金絲雀?!

本月7日,輕軌於氹仔西站發生事故,自去年底通車以來,輕軌已經有7次事故,網上翻查資料分別於2019年12月10日、22日、29日、今年1月1日、7月7日、9日、以及8月7 日;平均計1個多月就有1單事故,市民對於輕軌出事故,習以為常,不感到特別意外,視之為澳門輕軌其中一個特色,貴、但易壞,像是鳥籠中的金絲雀,作為視覺效果多於實際用途。對於輕軌事故一籮籮,羅司長對之輕鬆、寬容,多次指出,輕軌是新事物,系統及人員需要時間適應;9個月的磨合期,是否合理和可以接受?輕軌作為本澳集體運輸系統,耗用大量公帑興建,石排灣線、澳門東線將上馬,未來肩負起貫穿各口岸、民生區的集體交通運輸重任,又是本澳唯一軌道系統,目前單是氹仔線都管不好,一日未到二千人次載客量,也未能營運得好,將來如可能夠給予市民、乘客信心,選搭輕軌作日常出行。

過去有意見以「水土不服」形容輕軌系統,試運加上正式營運,算起來沒有一年都有超過3季,團隊應該當握了系統及了解。疫情關係,今年錯過了兩個旅客入境遊高峰,未能夠測試到最高客流量下的運作情況,人手調配等,今月中下旬,廣東省赴澳旅遊簽注將重啟、9月全國赴澳旅遊簽注將重啟,國慶黃金週假期人流雖然是未知之數,若疫情和防疫隔離措施沒有變化,相信會有一批旅客有興趣到澳門走一走,本地市民也可能會選擇坐輕軌作為出行交通工具,面對可能出現的客流量高峰,輕軌營運公司需要未雨綢繆,作好預案和危機管理安排,既避免事故、又為一旦再出事故作好應對,做好兩手準備;免輕軌淪為笑柄。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