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香港百業遭重創

門上一紙結業告示的餐飲零售店隨處可見

2020-08-14

【香港中通社8月13日電】(記者 李明珠)受“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疊加影響,香港各行各業遭遇重創。對於生意淡薄的實體店來說,高額的店租無疑是雪上加霜,餐飲業、零售業更是“重災區”,正面臨大規模結業潮。當下,一向標榜“同舟共濟”精神的香港,社會各界呼籲各大業主減租的呼聲越來越高,期盼攜手度過這個“疫情寒冬”。

往日人聲鼎沸的九龍尖沙咀,如今人流稀疏,即使處於核心商區的餐廳都是慘淡經營,有的餐廳提前打烊,不便做外賣生意的餐廳索性全日暫停營業,門口貼了結業告示的餐廳不計其數。

一家海鮮餐廳老闆形容,現在已到“山窮水盡”階段。去年與業主續簽租金高昂的租約,如今食客大減,租金仍要一力承擔,每月若能維持收支平衡實屬不易。在其樓下的火鍋店,因疫情數月前已匆匆結業。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介紹,不同類型的餐廳,租金佔營運成本的比例各有不同;大型酒樓及連鎖快餐店鋪的租金通常佔營運成本的兩成,但若處於旺角、銅鑼灣等核心商區,其租金更高,佔成本四成。

逆境之下,不少餐廳當前已處於隨時崩潰的狀態。黃家和說,自今年1月至今,約7000家餐廳經營環境異常困難,其中逾千間餐廳經已結業,當中不乏知名餐廳,例如在港島銅鑼灣屹立近40年的“蛇王二”。

香港零售業亦未能得到及時適切支援,開始步入結業潮。12日,位於香港商圈尖沙咀的連鎖時裝店G2000貼出告示表示,店舖生意嚴重受損,儘管租金有所減免,但仍入不敷出,業主卻繼續苛索,目前,該店舖已被執達吏接管需暫停營業。

連月來,香港特區政府已多次呼籲各大小業主減租,與零售商戶、食肆及中小企共渡時艱,尤其是希望在“保就業”計劃中取得政府大額補助的集團,能在合約精神之外,承擔社會責任。可惜,這些呼籲成效不彰。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今年3至4月疫情嚴峻期間,只有小部分業主肯減租,至少一半業主不願減租;5、6月疫情一度緩和,消費市道反彈,業主更是分毫不減;7月香港本地疫情暴發,不少業主都表示要參考生意額再決定是否減租。

租戶停業關門,業主亦損失慘重。為何時值“生死存亡時刻”,本應與承租人“唇亡齒寒”的業主堅拒減租?

香港資深投資者蔡志忠認為,業主們的貸款壓力是不肯減租的主要原因,這是環環相扣的過程。包括財團在內的業主須定期向銀行還貸,財務狀況及穩定收入與否,乃銀行考量貸款的重要標準。因此,業主減租的同時,本身也承擔著風險。

香港特區政府早前針對個人及中小企推出的“還息不還本”方案,讓供樓人士在6個月或12個月內只需向銀行繳付利息,暫時毋須償還本金。

在蔡志忠看來,這是解決壓力的有效措施,但疫情尚未見曙光,銀行機構也應將該計劃延長半年,以確保金融機構能夠真正放寬門檻,讓更多業主直接受惠。

此外,蔡志忠建議,銀行不要在業界如此艱難時期,向部分短期減租的商舖物業作重估行為,這等同向有關業主追討物業差價,增添業主經濟損失;也不要收緊中小企業信貸,以保障其有充足資金流面對難關。

香港經濟形勢當前仍未見樂觀,社會各界都在積極建言獻策,希望可以幫助租戶度過難關。

今年3月,香港政團民建聯已促請特區政府提供稅務優惠,為願意減租的業主提供一次性200%的稅務寬減。

7月底,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再次向全港大小商舖業主發公開信,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懇請商舖業主體恤零售商的苦況,對暫時無法繳付租金的商戶,停止採取任何法律手段或收回店舖,為期不少於9個月;懇請商舖業主取消底租,按租戶營業額收取分成租金,為期9至12個月,讓零售商有繼續營運和爭取生存的空間。

近日,自由黨也提出減租方案,建議特區政府為零售及飲食業界代繳兩個月租金,業主同時寛免兩個月租金,令業界可獲免租4個月。

就此,蔡志忠認為,代繳部分租金等措施較為直接可行,而涉及稅收方面的措施則有執行困難。當下經濟環境嚴峻,政府必須大刀闊斧救市,為業主提供較為寬鬆的政策,若是可以減免商舖6個月差餉,則更行之有效。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形容,若得不到各商舖業主立刻施予援手,全港6萬多間零售店舖將陷入結業危機,超過26萬零售從業員和他們家人的生計將無以為繼。

“疫情之下社會各界都是緊密相關,各行業應互相體諒”;蔡志忠呼籲,業主應放眼未來,與租戶共度眼前的窘境,繼續發揮“同舟共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