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之死與沿海污染
2020-08-04
中華白海豚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有「海上大熊貓」和「海上國寶」等稱號,其最大的群種聚居於珠江河口,包括香港及澳門。由於中華白海豚的粉紅色外表夠獨特可愛,性格也十分友善,因此深受人們喜愛。
澳門沿岸亦不時可以見到中華白海豚的身影,今年五月,有居民拍到新口岸觀音像對開海域,有中華白海豚在水中游弋,似是在嬉戲,有關短片獲不少網民轉發。但隨後兩日當局就接連就在澳門的其他沿岸發現海豚屍體,令人不勝唏噓。
事實上,近年澳門沿岸亦時有發現海豚屍體,去年七月初,當局亦在五日內發現兩條中華白海豚屍體,令人擔憂澳門海域是否已經不適合海豚生存?而環保局於上月初公布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9》顯示,澳門沿岸的水污染問題日趨嚴重,澳門沿岸的海豚生存環境以及水體污染的問題令人擔憂。
海洋工程破壞海豚棲息地
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直言,中華白海豚數量正不斷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港珠澳大橋的興建,正正破壞海豚棲息的地方。他說︰「港澳兩地的觀測數字,港珠澳大橋由建造到完工,海豚的數字不斷下降。」澳門並沒有相關的專業調查研究,而香港漁護署資料顯示,估計在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間在香港水域出沒的中華白海豚只剩下32條,是自1995年有紀錄以來最低,較上一年度的47條下跌約三成,反映現時海豚的生存環境正面對愈來愈嚴峻的威脅。
致命的海洋垃圾
陳俊明指出,導致海豚數量下降的因素,除了海洋工程之後,還有海洋垃圾以及海水污染的問題。說到海洋垃圾,澳門沿海時常都有大批各式各樣的海洋垃圾沖上海灘,情況令人觸目驚心,除了影響海灘的容貌亦影響水質,令泳客望而卻步。根據環保局數字顯示,2019年海上撈獲的固體廢物及水浮蓮數量約為 384.6噸(當中水浮蓮約佔2.9 噸),較2018年的237.4噸有明顯升幅。
另外,2019 年環境保護局對澳門近岸海域「微塑膠」進行了兩次基礎調查,結果顯示澳門近岸海域微塑膠數量範圍為 69.7-1790.5個/立方米,當中以內港採樣點之微塑膠數量最高。調查檢測出的微塑膠主要為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乙烯/丙烯酸等材質。
「微塑膠」含有毒化合物,不易分解,會長期殘留在海洋,由於體積小,容易被魚類、貝殼類生物誤食而難以消化、分解,經由食物鏈不斷累積,最終可能會被人類攝取。毒素若在人體內累積,有可能會干擾人類的內分泌、生殖系統,甚至可能致癌。
陳俊明表示,海洋垃圾不斷增加,容易令海豚誤將垃圾當食物,「有啲海豚係畀大量膠袋纏住胃部,消化唔到而死。」香港去年在貝澳發現中華白海豚屍體,在其胃部發現一團有如欖球大小的魚網,懷疑海豚吞下魚網無法進食致命。
由於澳門當局不會公布海豚具體死因,因此社會亦無從得知,坊間亦一直有訴求促請當局盡快完成海豚的死因調查以及對外公布,但政府一直都不了了之。陳俊明批評,政府一直不公布海豚死因調查報告令市民質疑政府的決心,「根本就係想隱瞞,根本就唔重視海洋生態保育。」他認為,海洋垃圾的問題,需要粵港澳三地政府合力解決,澳門亦需要加大沿岸監測,杜絕不合理排放。
從生活污水到死亡海域
陳俊明指出,水污染日趨嚴重同樣威脅海豚的生存環境。根據《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9》顯示,2019年澳門沿岸水質評估結果顯示水質較2018年差。澳門水域重金屬污染(即工業污染)並不嚴重,但沿岸生活污染排放卻仍然嚴重,當中內港情況最差。陳俊明批評,澳門一直都沒有盡到作為沿海城市的義務,污水排放長期在不達標的情況下就直接排出海,長期危害整個水生生物棲息環境。「不達標係咪要想辦法達標,而非任由佢一直唔達標?」
事實上,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自2009年起已經開始超負荷運作,社會對此亦詬病多年。然而,根據政府在2016年公布的《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位於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南端的新污水處理廠預計最快都要在2026年才能建成,屆時才可長遠分擔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的壓力。
陳俊明指出,澳門污水主要是有機污染物,例如大部分澳門人使用的洗衣粉都含有磷,排放出海之後,如果陽光和溫度適合,就會出現「富營養化」的污染現象,這會令到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爆發,使水體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植物、水生物和魚類衰亡甚至絕跡。而澳門沿海時有出現「赤潮」,導致大批魚類死亡,這就是水體出現富營養化的表現。
陳俊明表示,海豚亦有機會受到藻類影響,由於藻類會釋放毒素,而海豚的皮膚沒有鱗片,皮膚可以直接吸收毒素,所以,富營養化會影響到海洋生態以及海豚的存亡。他促請政府持續進行海洋生態監測,不單止是保護海豚,同樣是保護海洋的水質、魚類,甚至是整個生態系統。他指出,現時全球越來越多海岸城市成為「死亡海域」(dead zone),「只有藻類和水母可以生存,魚都死曬,咁呢個海域就完全無咗生態功能。」
陳俊明促請政府盡快規劃海洋生態功能保護區,讓海豚有一個不受人類干擾的棲息區域。他說,澳門有有85平方公里的水域,按國際要求,只要劃出一成的水域做海洋保護區就足夠。「8.5平方公里的水域,不會影響澳門經濟營運,但至少可以俾海豚可以係到覓食,不受人干擾,可以平衡到海豚生活棲息。」
四環團促推措施保護海豚 政府零回應
本澳四個環保團體在五月時曾到政府總部遞信,促請政府盡快規劃海洋生態功能保護區、改善沿岸水質、限制部分水域內船隻的航行速度、盡快完成及公布海豚的死因調查,以及持續進行海洋生態監測,以保護中華白海豚的生存環境。有去遞信的陳俊明表示,政府至今都沒有回應,令人失望。其實中華白海豚的生存環境只是海洋污染的一個指標,若社會仍對海洋污染的問題視若無睹,最終海洋污染所造成的惡果亦必然要由全社會以及子孫後代去共同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