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署談五月多次暴雨水浸成因 降雨時間長量大 漲潮
2020-07-04
【本報訊】五月底本澳兩次暴雨下多區水浸,市政署回覆議員質詢時指,水浸原因在於降雨時間長、雨量大,且時值漲潮,澳門半島部分沿岸排澇管網出水口被海水淹沒,至雨水未能迅速排走,並非工程沙土淤塞渠網所致。
五月廿五日(農曆初三大潮)和三十日(農曆初八小潮)分別錄得近百和過百毫米雨量的暴雨,全澳多個水浸黑點均現水浸,後者水浸範圍更多。直選議員林玉鳳早前書面質詢兩次水浸成困,是否渠網排水能力不足,還是被工程沙土淤塞。
工務局局長陳寶霞回覆引述市政署意見說,該兩次暴雨期間本澳多區出現水浸,原因在於降雨時間長、雨量大,且時值漲潮,澳門半島部分沿岸排澇管網出水口被海水淹沒,以致積水未能迅速排走。
期間路氹區的水浸,則主要涉及路面集水井於集水期間同時捲入樹葉、垃圾造成堵塞,導致積水未能排走。
為加快排澇,市政署當時對澳門半島的已即時調度抽排水泵運作,並指派員工及外判承辦商緊急清理和疏通下水道。路氹區的也立即派員清走堵塞物及打開排水井蓋加快疏導積水。另市政署已加強巡查全澳地盤排水,倘發現違規排放,將依法檢控及要求即時改善。
林玉鳳質詢中把將在九月一日實施新暴雨警告信號分級系統代入,廿五日暴雨沒監測點達紅雨(停課)標準,三十日的情況或要較當時暴雨警告遲一小時才有紅雨警告,質疑新制設定較嚴苛。
對此,工務局引述氣象局回應說,新暴雨警告信號系統是由原來不分級變為分三級、以兩小時降雨量改為一小時,主要目的是反映不同降雨強度所帶來的影響和災害風險,同時以更科學的方式進行分析和預警。
氣象局強調,新系統能提高預警水平,第一級別的黃色暴雨警告信號一般會較現有暴雨警告更早發出,有助市民及早應對,並為之後有需要發出的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作出準備。
而且,本澳暴雨持續時間一般較短和集中,新設的黃色暴雨警告信號亦有助社會各界設立不同彈性處理機制以應對短時間大雨對出行和上班上學的短暫影響。未來該局會因應新暴雨警告信號的實施及成效持續作出檢討及完善。
至於排水管網改善方面,陳寶霞稱答案引用之前的同類質詢回覆,有關情況暫沒有更新。市政署則會持續檢視水浸易發區域的下水道容量,更換舊式石板渠、磚瓦渠,並排查現時合流式下水道,按實際情況增建、更新或擴容下水道設施。
署方現階段已完成千年利街、三巴仔、風順堂等舊區合流下水道的分流工程;「內港北雨水泵房及箱涵渠建造工程」正有序施工;提督馬路、羅白沙街下水道整治工程亦即將展開,相關工程竣工後將有助緩解內港北及新橋區內潛及海水倒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