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473號
2020年06月16日
星期二
好家園呼籲官民攜手保育古樹名木
2020-06-16
【特訊】近日,文化局與市政署合作,首次將私人古樹納入政府《古樹古木保護名錄》當中,並會在年內推出有關專題網頁。共建好家園協會時政關注組成員兼離島社諮會委員羅頌儀認同有關做法,並指過去因天災或人為因素已有不少私人古樹同破壞甚至死亡,期望當局加快後續更多私人古樹納入名錄的進度,更重要是做好監測工作,讓本澳古樹名木得以更好地保存下來。
羅頌儀表示,當局早在2016年已公佈首批《古樹古木保護名錄》,但只有將政府土地內的古樹納入,並不包括私人地方約170棵古樹。部分私人古樹缺乏保護,加上近年因為天災或人為等因素而消失。例如青洲山上有多棵古樹在颱風“天鴿”期間被毀;今次納入名錄內的兩棵海南蒲桃樹,其健康與生長情況亦已出現問題。她認為,文遺建築物不幸受到破壞尚可依據原貌進行修復,古樹一旦死亡則無法挽救,其結果是不可逆的。
她指出,現時不少私人古樹位於本已屬被《文化遺產保護法》評定的文化遺產內(例如今次納入的4棵古樹位於文遺的觀音古廟內)。而根據有關法律,當局應可提供有關財政及技術上的協助,故她期望當局以更多公權力介入私人古樹的保育工作,加強與業權人的溝通,加快將私人古樹納入《古樹古木保護名錄》的進度;在未納入名錄前,也做好古樹的監測工作;亦呼籲業權人積極配合《文遺法》進行保育工作,讓古樹更好地保存下來。
此外,羅頌儀也提到,首批《古樹古木保護名錄》中原有558棵古樹,至今大約只剩下490棵左右,反映保育工作需要改善。今年3月審計署在跟進報告中劬曾批評市政署管理出現問題,有部分古樹未有依規定每年巡查一次。她認為當局除了要改善有關問題,每年巡查1次的目標亦應增加,並研究參考現時正籌備的文物監測中心,引入智能化系統,對古樹進行實時的監測。
對於市政署今年推出有關古樹名木的專題網頁,羅頌儀認為,加深市民對古樹的認識,對保育工作有正面的作用。建議可同時考慮在名牌上加設古樹介紹的二維碼,將古樹的基本狀況、歷史背景等資料數據化及意見反映渠道,既加深公眾對古樹的了解,同時亦方便公眾共同監測古樹狀況,官民攜手保育古樹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