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亭完成歷史使命
2020-06-10
位於本澳渡船街的傳統郵亭,於今年五月上旬已被拆除,完成了此郵亭為民眾服務的使命。渡船街郵亭是最後一個運作的郵亭,現今此種郵亭只剩下一個仍佇立在大三巴牌坊石級下,該郵亭已停止服務多時,預計亦會被拆去。於八十年代設置的傳統郵亭為民眾服務數十載,包括有職員售賣郵票、處理投寄信件的景象,相信只留在人們的照片和集體回憶裡。
去年郵電局已表示,因應業務調整的關係,渡船街郵亭會於二零一九年底結束服務,業務調整,即是郵亭服務已不符實際需要,無謂浪費人力和相關資源。此種有職員運作的郵亭,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開始設置啟用,設置目的是為分擔郵政分局的工作量,俾能為需要投寄郵件的民眾提供更方便的服務,因為在當時,全澳包括郵政總局在內,只有五間郵局,當中路環、氹仔各一間,澳門區三間。
將成為大眾集體回憶
在上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澳門人口由不足廿五萬增至卅五萬多,且在該個年代,民間書信函件往來十分多,為解決民眾對投寄信件的需求量,當時郵政當局便推出了有人手服務的郵亭。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投寄信件,是必須貼上郵票投入街邊的郵筒,或要到郵局蓋上郵資已付的郵戳,而在這個年代,互聯網未流行,電信通訊欠完善,電子服務成本貴又繁複,民間通訊多以書信往來為主,故此人們對投寄信件的郵政服務需求很大,傳統郵亭的設立,正好紓解了服務需求。
紓解當時寄信服務需求
傳統郵亭是由一名郵差負責運送信件,郵亭初推出時,一些人以為是街邊郵筒的『擴大版』,只能投寄信件,在接觸到才知郵亭是有郵局職員為大家服務,包括售賣郵票、蓋郵戳等基本需要服務。傳統郵亭由一九八五年開始設置,至八九年先後共設置了十個郵亭,至去年底,因需求已大幅下降,郵電局遂終止了郵亭的服務工能,傳統郵亭亦完成了它們郵政服務的歷史使命。
隨著時代轉變,社會不斷發展下,互聯網已成為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通訊已多透過電郵,電子信函或電訊去傳遞訊息,對實寄信件的需求大幅下降,且澳門各區都多設有郵政分局,方便市民買郵票及投寄信件,加上街上郵筒已增加至六十多個,另有卅個自動售郵票機分設在澳門不同地區,滿足了現時民眾投寄信件的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