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460號
2020年06月01日
星期一
蘇嘉豪質詢暴雨顯治水不彰
2020-06-01
【本報訊】一週兩場暴雨已令本澳多處低窪地區再出現水浸,直選議員蘇嘉豪書面質詢治水工作,促請政府提早完成一系列防洪排澇設施,並切實檢討治水工程設施之成效,整治好暴雨期間的內港、台山水患問題。
蘇嘉豪表示,過去一週氣象局兩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分別為廿五日正值農曆初三大潮,疊加當日暴雨,澳門區早上九至十二時最高錄得約八十四毫米雨量,內港十月初五街、新馬路、下環街、台山中街一帶傳統黑點再現水浸。
到三十日雖只是農曆初八小潮,但早上全澳多區已錄得過百毫米雨量,其中關閘最高約一百七十毫米,黑沙環監測站錄得最高達二百一十毫米雨量,令水浸範圍擴散至新橋渡船街、望廈慕拉士大馬路、氹仔舊城區等一帶。
蘇嘉豪說,即使只是平常的暴雨和天文潮效應,多處低窪地區已再成澤國,多條道路被迫臨時封閉,更何況預料今年將迎來可能包括強颱風級別的四至六個熱帶氣旋。
低窪地區居民和商戶為此膽戰心驚、怨聲載道,紛紛批評政府在後「天鴿」時代的治水基建與恆常工作成效依然不彰,未能充分保障人命和財產安全。
為此他質詢:一、《澳門特區防災減災十年規劃(2019-2028年)》其中一項重要行動目標,是透過擋潮閘、雨水泵站及大型涵箱渠、防洪牆、沿岸堤圍、排水管網等工程,令本澳防洪標準整體提升至二百年一遇(相應內港潮位三點七一米)、重要保護區遠期可提升到三百年一遇(相應內港潮位三點九一米)、治澇標準提升至廿年一遇廿四小時降雨廿四小時排除。請問當局,《十年規劃》提及的一系列防洪排澇設施目前分別的進展為何,有否條件較原訂期間提早完成?《十年規劃》也提到「以低窪區域爲重點,總體評估全澳排水管網的排澇能力,逐步擴容和升級改造現有排水管網」、「開展重點區域洪水風險評估及編制洪水風險圖」兩項工作的進展又為何?
二、本人多次強調,政府要讓市民共享看得見、看得清、有系統、可信賴的治水願景和藍圖。雖然,前民政總署曾稱將同時藉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一併調整路面高度,並更換沿岸污水管道、修正錯誤接駁情況,以進行渠道清污分流;海事及水務局亦已於去年六月在內港沿岸完成安裝十四套臨時退水拍門。但暫且不論大災大難,後「天鴿」時代的內港每逢天文潮甚至只是普通暴雨,嚴重水患依然未見改善。請問當局對目前當區新舊設施的治水成效有何檢討?據當局評估,待明年二月完成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後,是否確能有效整治暴雨及漲潮期間的內港水患?
三、市政署已於去年六月完成鋪設鴨涌馬路與何賢紳士大馬路交界的排洪管道,將雨水截流至筷子基北灣排放,認為能有效改善台山、青洲一帶暴雨及漲潮期間的水浸問題,加上台山中街雨水管道更換工程亦已於今年五月完成。但面對最近兩次暴雨,尤其位處上游的台山中街和李寶椿街的水浸程度仍較嚴重。請問當局對目前當區新舊管道的治水成效有何檢討?政府除了正透過合同完工期為今年十二月的鴨涌河綜合整治工程進行截污和雨水排放、興建河口水閘泵站,加強關閘周邊的排澇能力,政府還有否其他通盤規劃及時間表切實整治關閘、台山、筷子基、青洲一帶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