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恒指優化或迎更多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

2020-05-20

【香港中通社5月19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阮曉)香港恒生指數有限公司18日收市後公佈,同意同股不同權以及第二上市公司被納入至恒生指數及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選股範疇。多名香港經學家及證券市場從業者19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訪問時指出,恒指公司的這一優化安排,對恒指結構改善、股值提升、吸引資金流入意義重大,為更多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或二次赴港股上市增添誘因。

市場普遍認為,阿里巴巴、小米及美團8月有望納入恒指及恒生國企指數。摩根士丹利更預測,此三股最快9月“染藍”(納入恒指成分股),料可引導約286億港元的被動資金流入恒指。

目前,恒指成份股涵蓋50隻最大及成交量最活躍的股票,其中金融板塊共有11隻成分股,貢獻約48%的指數權重;其次為地產建築業,11隻成分股比重佔10.9%。與此相對的是,資訊科技業僅有一家騰訊控股,佔比為11.29%。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同股不同權公司主要多為科技公司等新經濟公司,料未來科網股在恒指成分股中的比重將上升。而眾多基金被動配置恒指藍籌股,科網巨頭“染藍”後,將進一步利好這些公司的成交及估值。

華興證券宏觀及策略研究主管龐溟預計,在恒指調整後,可選消費和信息科技板塊的權重有望逐步上升至30%,指數整體更具代表性、平衡性和投資回報價值。而隨著更多具有增長性和優質基本面的公司成為恒指成分股,恒生指數及恒生國企指數有望獲得更高估值水平,香港市場也有望獲得更高的流動性、交易量和代表性。

現時恒指的行業分佈或一定程度上反映過往香港經濟的發展重心,但近年來港交所推行上市新規,擁抱越來越多的新經濟公司,左右恒指走勢的成分股或不再局限於傳統行業。

莊太量認為,過往恒指主要反應香港經濟,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中資股、中概股紛紛來港上市或赴港二次上市,其將越來越反映內地企業及內地經濟的表現。信誠證券有限公司聯席董事張智威相信,8月恒指檢討過後,將為中概股尤其是科網股巨頭回流港股市場增添誘因。

中金公司18日發表報告指出,如果同股不同權公司被納入,不僅會吸引更多資金流入,而且也會顯著改善指數行業結構,降低金融與周期性等“老經濟”板塊佔比,提升消費等“新經濟”板塊比例,從而更能反映中國(內地)經濟增長模式轉型。

近期京東等中概股再傳赴港二次上市引熱議,市場普遍關注第二上市的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股票何時才可被納入深滬港通,恒指優化是否能起助推作用?

龐溟認為,近年港股市場銳意進取,不斷加大改革力度,A股科創板橫空出世,各項改革落地,兩個市場之間開始形成并行向前的良性競爭關係,小米、美團等赴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權公司均已被納入深滬港通,未來深滬港通亦沒有理由不納入如阿里、京東等赴港二次上市的同股不同權公司。

莊太量亦指出,恒指修訂將有助加速這一積極進程,讓更多內地投資者坐在家中買“阿里巴巴”。而事實上,只要恒指納入阿里巴巴,內地投資者便可通過買賣恒指基金間接投資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