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經濟或藉兩會告別『唯GDP論』

2020-05-18

【香港中通社北京5月17日電】(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恭)因新冠疫情推遲兩個多月後,中國兩會即將在北京開幕。按照往年慣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將在兩會上提出并經人大審議通過。但受疫情影響,中國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使今年GDP增長目標如何制定成為懸念。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分析人士指出,若要實現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指標,今年GDP增長速度至少要在5.6%左右。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蘇劍在接受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中國這樣一個動員能力非常強的國家,5.6%的增速是有可能的。然而,政府沒有必要將目標設的過高。“按照測算,今年中國經濟在沒有政府干預情況下的自然增速是在1%左右。在全球普遍出現經濟負增長的情況下,設在3%左右就可以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同樣表示,應淡化對GDP增速的追求。他指出,一方面,GDP作為綜合性的宏觀經濟量化指標,的確具有代表性和政策指導意義;另一方面,從以人為主體的角度看,GDP忽略了社會福利、環境安全等經濟增加值。“如果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作新的起點,中國還有2035年、2049年等長遠目標和廣闊空間,應以高質量發展來要求未來15年、20年、30年的發展,而不是‘唯GDP論’。”

兩會前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再次強調要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著力穩企業保就業。何海峰指出,當前“六穩和六保”是中國宏觀經濟的政策定調,但“穩企業保就業”并不等於忽略經濟增長,只有經濟總量做大才能解決就業問題。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政府曾根據形勢作出四萬億人民幣經濟刺激計劃。此次疫情衝擊下,有輿論猜測政府將推出規模更大的財政政策。3月2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了“要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其中包括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等。

對此,何海峰認為,赤字率、負債率、宏觀經濟杠杆可能會有上升,但沒有必要過分擔憂。“赤字率、債務率是基於舊的經濟狀態建立起的數字指標。放眼國際,美國、歐盟已經放鬆了財政紀律約束。”他表示,“中國經濟經過幾年來的去杠杆、‘三去一降一補’等金融風險治理,適當做出一些突破,包括專項債、地方債、降准降息等,不應該構成問題。”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經濟增長率和就業率是正相關的,但是這種相關性會根據經濟結構的調整而產生變化。“比如純粹搞投資項目,也會增加一些就業,但這種增加率與扶持中小微企業所產生的增加率是無法相比的。‘穩企業保就業’更重要的是放在激活微觀主體活力上。”他表示,今年兩會料將在民生實際需要的基礎上,在控制疫情和恢復經濟增長之間尋找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