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436號
2020年05月04日
星期一
官商有責勿暴利
2020-05-04
作為精明消費者,在買東西前會先格價,正如財爺講:「貨比三家」。今年3月,本澳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為103.30,按年上升2.47%,比2月微升0.14%,通漲迫人,市民期盼5月1日起實施的消券補貼計劃可以為生活開支減荷,可是,心水清的市民發現,消費補貼話劃未開始實行,有商戶、食肆已經搶先一步,提早加價,加幅超過與政府早前預計的0.3%的升幅,有坊會大膽批評,未用消費券已經開始加價,憂慮加價潮會一觸即發兼價格不會回落,市民被迫捱貴菜貴肉。作為自由經濟市場,政府是否束手無策?任由商戶偷偷加價,讓市民在經濟疲弱下只能硬著頭皮捱通漲?!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2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為103.56,按年上升2.33%,較2020年1月份的升幅(+2.98%)有0.65%回落。2月份的按年升幅主要由外出用膳收費和住屋租金上調,以及新鮮豬肉、汽油和石油氣價格上升所帶動。2020年3較2月份的升幅(+2.33%)增加0.14個百分點,3月份的按年升幅主要由新鮮豬肉和石油氣價格上升,以及外出用膳收費和住屋租金上調所帶動。4月尾聲臨近5月,市面的內需經濟復甦了不少,食肆、衣履零售、百貨現人流,4月份路氹博企的大型購物中心內商戶減價,排隊進入購物者眾;部份食肆、酒樓近日重現要排隊等候的人龍,消費氣氛回暖,另一方面,通漲的腳步伴隨,有網民在網上平台反映,連銷超市、食肆自4月中下旬起加價,以日本出名即食麵為例,加幅超過一成; 食店也隨之加價,令人憂慮,通漲連年的年代重臨,即使有消費咭難抵銷通漲帶來的開支。百貨商會反映,加價是由於入口價升而造成,並非商戶因為消費咭開始使用而坐地起價。
有坊會反映,不同街市之間同一商品價格差異甚大,以瘦肉為例,不同街市之間價格可以相差接近1/4,財爺在施政答辯上提出:「貨比三家。」帶出格價是做個精明消費者慳錢的不二之門定律。澳門民生鮮活食品價格高企是不爭事實,社會坊間、關注民生事務的議員、坊會、團體歷年來不斷促請政府由法律、反壟斷/抬價上著手,還有是加強透明度、市場監管。在超市加入出售鮮活食品、凍鮮豬肉、凍肉後,市場競爭促使了商戶促銷、薄利多銷行為,自由經濟下,政府不能直接干預價格,價格市場需求主導,在民生必需品,包括鮮活食品、燃油價上,政府有義務作出適當調控。市政署、經濟局近期密密與商會、商戶開會,提醒商家勿抬價;作為商家,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應該注意價格的合理性,營商要賺錢、但不應暴利。政府有責、商戶有責。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