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受檢因接觸面廣

2020-04-27

羅奕龍、龔志明回應傳媒提問

【本報訊】世界衛生組織對上一次宣布「全球大流行」是在二零零九年。當時,本澳約有百分之五十的學生感染甲型 H1N1 流感。現在「全球大流行」下,高中將在下星期一復課,教職員須預先接受檢測,學生卻不需要;教青局副局長龔志明解釋,這是由於老師與學生在學校內的接觸面不同。

數以千計的非高等教育學校的教職工、學生輔導人員、治療師、專職人員、餘暇活動導師等,均須於復課前完成核酸檢測。有意見提出,為何沒有外遊史的教師需要接受檢測,為何學生不需要檢測?

教育暨青年局副局長龔志明回應時表示,教師與學生是有分別的。教師需要跨班教學,少則每天面對三至四班的百多名學生,多則面對逾十班的數百名學生;在教員休息室,教師之間亦有備課、討論等。學生在復課後,將根據衛生局指引,盡量避免跨班、減少群集 (如:課外活動、大型活動);意即,同一班的二十至三十名學生,是在充足防疫措施下穩定地上課。

跨境師生七天一次檢測風險低

復課後,居於內地的跨境學生將每天往來兩地,有家長擔心校內存在傳播風險。龔志明回應,根據現行措施,需要往返澳珠的學生和教師,需要每七天接受一次檢測。續稱:「我相信他們的風險非常之低。」而且,跨境師生每日在學校都要接受測溫、提交申報、佩戴口罩等。

教師定義為『重點人群』合抗疫需要

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補充,本澳連續十多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實在「得來不易」,所有措施都希望「鞏固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中央政府亦提出,特別注意「重點人群」,為他們展開檢測。羅奕龍認同龔志明的說法,並表示,把教師定義為「重點人群」是合理的,符合目前的抗疫需要。也提出,沒有必要比較誰需要、誰不需要檢測。

「我們以動態思維去看『重點人群』。」羅奕龍又表示,若有學校稍後出現確診病例,校內所有人,包括師生,肯定成為重點檢測的對象。

對於教師,尤其是懷孕的教師擔心,在檢測期間受到感染,羅奕龍回應,衛生局分時段給教職工接受檢測,各時段安排一百人,避免出現人群聚集;測試地點為舊兒童評估中心,地點空曠、通風良好,也不會有其他病患出入;該局亦盡量縮短檢測人士的停留時間。

羅奕龍特別解釋檢測的操作方式:醫生以一根幼細 (截面面積相當於內窺鏡的八分之一左右)、質軟的檢查棒,經過鼻孔進入鼻咽部取樣,過程需要二至三秒;被檢查者只有少許不適,不用過分擔心或害怕。他強調,技術層面上,鼻咽部核酸檢測是最標準和可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