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勝於治療

2020-04-04

【正視聽 】審時度勢精準抗疫。隨著特區政府逐步收緊出入境政策,以及區內外攜手聯防聯控和得以確切落實的隔離措施,本澳在源頭上較好地切斷境外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侵襲,為本澳社會健康築起了一堵防火牆。但從最新的防禦趨勢來看,新冠肺炎疫情也出現了新的特徵,出現了“無症狀感染者”,此類感染者如果不被發現,就連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已經中招,他們實際上就是潛伏期內感染病毒的升級版,就如一顆行走的病毒源,隨時有可能會成為超級傳播者。筆者認為,在第二階段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基礎上,本澳應該開始著重關注社區預防工作,大力排查可能存在的潛伏期感染者和無症狀感染者。

在新華社報導的新聞中,對最新解析的所謂“無症狀感染者”,其定義是“指无发烧、咳嗽、咽痛等自我感知的临床症状,同时也没有临床可识别的症状和体征,但是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是阳性者。”而且在防控管理上,也指導各地以溯源追踪為主。這就是說首先此人是先被確定患者的“圈內人”,但往往這樣就存在很多的可能性,這很大程度上對於一些我們在疫情初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已經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人進入潛伏期內,都有可能和“無症狀感染者”的篩查插肩而過。所以,溯源追踪是很容易出現防疫漏洞,應該大面積排查。

從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到如今已經幾個月時間,各地的報導也曾經出現過很多潛伏期超長的帶病毒感染者,有的甚至超過20多天,這種攜帶病毒的感染者,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無症狀感染者”,只是一個被發現一個沒被發現。但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就是,疫情期間潛在的風險仍然很高,我們不但要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基本防疫工作,還要加大力度去排查那些沒有被發現的病毒攜帶者,一個城市幾十萬人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工作量,但採取抽查式和主動要求檢查形式進行,這可以省去很多壓力。特別是本澳目前居住很多內地僱員和境外僱員,他們多人共居方式生活一起,考慮到公共衛生事件的統一防護性質,在購買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試紙上,考慮適當可以減免他們的檢測費用,畢竟他們也是這個城市的組成部分,是城市建設的一份子。

對於會否在社區進行病毒篩查,官方之前表示第二波疫情全是輸入性個案,大部分在口岸或醫學觀察期間診斷出來,暫時看不到社區有傳播鏈,所以認為沒有必要進行社區篩查,覺得這個措施沒有意義。在筆者看來,這是很不嚴謹的說法。因為本澳在3月18日之前,很多從海外回澳,或者來澳的旅客中,不乏有病毒攜帶者,他們就是潛在的“無症狀感染者”,這從很多境外輸入個案可以得出結論,因為18日之前境外已經處於大流行前夕,那些從境外抵澳的人士,都成為高風險攜帶者。

任何時候都是預防勝於治療,對於這種大型的公共衛生事件,我們要以謹慎又謹慎的心態去對待他的不確定性,不能因為怕麻煩和人手不足來敷衍工作,特別是本澳高樓林立社區人數眾多,一個漏洞就很容易讓“隱形的危險”撲面而來。如今本澳在觀察期的人士逐漸回落,前線防疫人手開始鬆動,筆者認為可以將部分人手抽調出來,進行社區篩查“無症狀感染者”即潛伏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官方若能得到全澳排查數字,這對於掌控城市的管理方向是一個有力的數據,“心中有數”為後期的施政方針做到有持無恐,將主動權牢牢抓在手中。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