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居民滿意政府抗疫工作

婦聯總會提六點建議冀優化防疫預案

2020-03-30

林婉妹(右)和庄玲玲(左)

婦聯向小商戶派發口罩加強防疫及聆聽社會意見

【特訊】為深入了解澳門居民對特區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抗疫工作施政滿意度,婦聯總會於二月下旬展開問卷調查,以網上問卷方式進行,成功收集過千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婦聯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庄玲玲指,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市民對現時特區政府的抗疫工作表現都給予較高評價,整體分數為八點四分(滿分為十分)。此外,近八成五受訪者認同社團在今次防疫工作中的表現,認為協助代售口罩等措施為市民帶來很大幫助,進一步降低疫情對社會的影響。

九成半以上受訪市民認同防疫措施

庄玲玲指,有九成半以上受訪市民認同政府推出「保障口罩供應澳門居民計劃」防止疫情擴散,有助緩和市面搶購口罩情況,在抗疫期間發揮出關鍵作用。近九成受訪市民認同政府在疫情下實施的加強出入境管制、醫學觀察隔離、暫停部份市政及公共服務設施及調整公交服務等措施,有效遏止因人員流動而造成的感染風險。

加強即時資訊發佈及澄清力度

在未來應對措施上,七成三受訪者希望政府能夠持續推行「保障口罩供應澳門市民計劃」及加強社區環境衛生等消毒工作,防止疫情更進一步擴散;亦有六成三受訪者希望政府進一步收緊本澳出入境限制措施及加強即時資訊發佈及澄清力度。可見普遍市民認同特區政府在是次疫情中推出的各項應急措施,有助降低社區感染及輸入性風險。在目前疫情發展下,市民都希望政府繼續做好社區及個人衛生保護工作,防止發生社區傳染風險。

加大力度推出經濟紓困措施

庄玲玲續表示,在經濟紓困措施上,近六成受訪者認同政府公佈一系列經濟紓困措施,當中八成半受訪者認同電費及水費、提前發放現金分享、發放多一次醫療券等補貼性措施;超過六成受訪者認同向每名居民發放三千元電子消費券;七成二受訪者認同減免稅務及規費;近六成五受訪者認同推行中小微企援助及利息補貼措施;六成一受訪者認同提升居民技能培訓、實施以工代賑。

受訪者擔心企業裁員或現倒閉潮

同時,調查亦顯示超過六成受訪者擔心本澳消費力因受疫情所影響而出現疲乏,導致企業裁員或倒閉潮出現,擔心失業或就業機會減少;亦有超過五成受訪者擔憂疫情發展不明朗,對澳門社會甚至全球造成不可預測的影響及破壞,並擔心本澳未來的整體經濟收入出現財赤情況。可見,不少居民擔心疫症對本澳社會及經濟造成的衝擊和損失,政府最新公布將推出百億防疫基金,期望政府向居民推出更多直接受惠的紓困措施,以及進一步加強對企業扶持及居民就業保障的力度,真正做到「穩經濟,保就業」。

六建議冀優化防疫預案

婦聯理事長林婉妹認為,疫情何時出現難以預料,為更好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從認知預判、危機處理、應急管理方法、社會治理結構等層面上說,本澳可從經驗中總結,對此婦聯提出六點建議,守好小家為大家,最大程度發揮社團橋樑作用和服務功能,與全澳居民一起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第一,落實家庭友善措施,創造社會多贏局面。由於復課未有期,家庭友善政策對社會和諧和有效運作相當重要,建議政府未來在防疫措施上,應先考慮家庭照顧的需要,鼓勵企業為有需要的僱員提供各種家庭友善措施,例如若工作內容許可應盡量安排居家工作,以及研究可行的協助家庭照顧子女的方案。

第二,建議建立相關應急預案機制,妥善資源運用解社會難題。社團是促進本澳社會和諧發展的橋樑,從早前的兩次風災到是次疫情,社團都發揮重要的作用。建議制定針對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及時有效調動和運用社團資源,充分發揮社團作用,提升社會和市民的安全意識和聯動能力,使更好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造成損害。

第三,推動本澳產業多元化,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議特區政府利用中國及葡語系國家商貿合作平台的優勢,大力發展金融行業,發揮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的優勢;培育新興產業成長,推動中醫藥產業、會展業、特色金融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和傳統工業升級現代化,將成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主要動力,同時要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鼓勵本地居民創新創業,豐富居民的就業選擇,提高居民就業質量、優化就業結構。

第四,研究相關人流管控機制。本澳各公共部門現時針對疫情有鼓勵居民先預約再辦理,但未有具體針對人流限制指引,建議當局可參考國內做法,結合大數據、疾病防控標準等指標,研究制定適合本澳各景點、園區的人流管控分級機制,及定出人流上限,跨部門合作實施相關措施,從而避免再次出現疫情下離島郊外地方人山人海的情況。第五,加強傳染病硬體建設,減低社區爆發風險。建議當局除繼續加強本澳傳染病防疫上工作外,同時亦需要加快傳染病大樓具體興建進程,以及本澳傳染病設施整體規劃,以更好地應對疫情。

第六,普及學校使用網課平台,設防疫物資恆常儲備。建議當局研究考慮對學校提供建立網課平台的專項資助,或簡化教發基金申請手續,以多元化方式普及網課使用。協助各階段學校建立防疫物資儲備恆常機制,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