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擴散全球

香港金融業會否被波及?

2020-03-09

【香港中通社3月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黎金良)2008年,次貸風暴刮倒美國當時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美國聯邦儲備局(美聯儲)“緊急降息”。相隔十多年後,美聯儲近日再度出手在議息會議外“緊急降息”,令人關注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會引發另一場金融風暴,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又會受到什麼程度的衝擊?

在修例風波和疫情的雙重夾擊之下,香港四大經濟支柱之一的旅遊業,聯同相關的零售、餐飲等行業都受重創,但其他支柱行業如金融服務等相對平穩。如今疫情蔓延至全球,美聯儲的“緊急降息”動作或暗示國際金融市場已感受到疫情帶來的風險。

香港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鄧世安對香港中通社說,儘管美聯儲是採取預防式減息,但也反映疫情在全球擴散風險較之前想像更嚴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加,金融市場在憂慮情緒下開始波動。他認為,由於香港是開放型經濟體,若全球經濟受到衝擊,香港也難幸免。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對香港中通社說,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擴散速度快,對全球產業鏈帶來衝擊,進而導致全球金融市場避險情緒升溫。為疫情衝擊下的經濟和資產市場帶來打擊。

“疫情對香港金融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業務需求減弱、跨境業務受到抑制和相關行業的資產質量面臨挑戰。”但她認為,根據歷史經驗,疫情過後,飲食、零售和旅遊業等會出現報復性反彈,而疫情導致市場金融需求只是暫時下降,增大銀行資產質量壓力,但整體金融體系產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不大。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對香港中通社說,疫情對香港金融市場的影響,最主要是企業融資部分,當中股票上市融資最受影響,“在目前這個環境,即使有新股來,認購的反應也不會好,所以會影響香港股票上市的集資額。”

麥萃才認為,金融機構可能因為疫情而“賺少了”,但對整體金融穩定的影響不大。

那麼,香港的金融風險到底在哪裡?綜合各經濟學家意見,當前首要風險仍是疫情的全球擴散,一旦出現疫情大暴發可能打斷現有產業鏈運作,影響全球經濟增長,迫使投資者根據疫情變量對資產價格進行再評估。

鄂志寰認為,疫情蔓延對香港經濟的打擊程度取決於五個方面,一是疫情本身的發展及國際傳遞的範圍和程度;二是主要經濟體疫情防控措施的規模和效果;三是中國內地復工復產的進展及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四是中國內地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效果;五是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的方向。

相比金融業,香港另一支柱行業貿易和物流受到的衝擊可能更大。麥萃才指,雖然內地和香港的疫情放緩,但疫情蔓延至全球,就算內地企業復工,但貿易是雙邊的,在航運交通受影響之下,預料未來幾個月的貿易量肯定減少。但他補充,這只是將需求延後,所以當疫情過後,香港的貿易將會強勁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