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運動適當拓展更多體育空間

2020-02-07

【正視聽】體育鍛煉有助於預防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建議,18至64歲成人,每週進行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身體活動,65歲以上長者另外議每週進行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運動。2017年的“澳門學生對公共體育設施滿意程度調查”中,過半數受訪學生每日體育鍛煉不足半小時,有近3成受訪學生每日做運動少於10分鐘甚或不做運動。“2017澳門體育場地調查”中, 2017年本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僅為1.34平方米,未能滿足居民的需求,部份居民不有足夠運動的原因,除了是生活忙碌,另一主因是體育場地不足、不方便。

以世衛建議的運動量計,每名成人平均每日做運動30分鐘,在繁忙生活、工作、學習中的市民,有多少能夠達到這個標準?“澳門學生對公共體育設施滿意程度調查”的900名受訪學生當中,有過半數不達此標準,更有近3成每日做運動少於10分鐘甚或不做運動。有醫學研究指出,適量運動有助增體魄,預防心血管疾、高血壓等中老年病,透過運動中所產生的激素,能有助提高學生的學習、正向情緒物質、幫助記憶增強專注力等,運動有益身心,也能減低醫療壓力。運動不一定是高氧量或劇烈的項目,如跑步、打波,可以是較靜態的瑜伽、太極等。

“公共體育設施網絡”內有45個體育設施,但體育場地及設施的增加面積未能跟上近年的人口增長率,而未能滿足居民的需求。體育局在推動市民多做運動的同時,應該提供更多硬件設施,包括提高場地使用的便利性,持續優化租用手續、完善現有場地的環境,對於周邊環境不佳的場地進行優化,例如對設於馬路邊的場地提供分隔和增加綠化,減低沙塵,接近居民的要加設隔音設施,減低對居民的滋擾等。又可與其他部門加強合作,未來在都更項目、公屋規劃當中、公園、閑置待發展中的地段拓展更多體育空間等;值得一提,做運動之餘,注意音量,不要發出嘈音,滋擾附近居民,變得神憎鬼厭。

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