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進修計劃整體執行成效良好

2020-01-14

教育暨青年局新聞發布會

【特訊】教育暨青年局(下稱「教青局」)在2017年至2019年推出第三階段「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有約18萬名本澳居民參與,參與人次超過45萬,使用資助約澳門幣8.5億元。綜觀第三階段「計劃」的開展情況,不論是參與的居民,又或者整體參與的人次數,均比過去兩個階段有明顯升幅。

在課程審批方面,第三階段「計劃」有約480間參與機構,教青局審批了超過10萬個本地項目,可見越來越多的機構參與「計劃」並為居民提供多元的課程。居民參與課程的類型亦以提升職業技能類為最多,其次是博雅類。同時,「計劃」的資助範圍也涵蓋本地及外地高等教育課程、外地持續教育課程及外地證照考試,有約3萬個相關申請獲得批准。總體而言,「計劃」已成為強化人才培養及促進居民向上流動的重要長效機制,對本澳持續教育發揮着重要的推動作用,也為學習型社會的構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監察措施多樣化

在監察方面,對參與機構進行了超過4100次的實地巡查、文件審閱超過4300份、個案抽檢超過41000宗、事後訪談約1000人次,以及處理投訴個案超過200宗。在超過10萬個的本地審批項目中,教青局對違反「計劃」規定的課程發出超過1400個口頭勸喻、書面提醒超過400封、開立調查卷宗45個,其中有41宗因違反情節嚴重而轉介司法機關跟進。

持續檢視 改善不足

此「計劃」初期著重全面性現場收集資料,故「本地機構評級及巡查準則」有規範較多的巡查次數,隨著參與機構及項目的大幅增加,為確保整個「計劃」的監察成效,在人力資源未能實現全覆蓋實地巡查的情況下,教青局引入了風險管理的監察模式,將有限的人力資源放在風險較高的機構及項目上,結合數據分析、個案抽檢、文件審閱、事後訪談等方面的資訊,進行立體式的監察。然而,教青局未有適時將監察模式的變更在內部工作指引文件中予以更新,需加檢討。

因應有少數機構不使用居民身份證的常規報讀模式,而採用報名表的方式為學員報名,稱為後備方案,由此可能衍生不規則的情況,所以,未來教青局亦會嚴格限制機構的使用數量及比例,令整個的報讀程序更規範。

為促進居民完成課程的決心,保證金制度是「計劃」實行的一項有力措施,未來教青局將透過以身份證作電子簽到的方式,提高保證金退還的準確度,以避免保證金被錯誤返還。

未來各項優化措施  

目前,教青局正積極籌備新一階段的「計劃」,由於「計劃」參與機構及居民眾多,涉及面廣泛,不少方面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故此教青局將全面及有序在新一階段的「計劃」引入電子化模式,推出更多資訊系統的優化措施,以取得嚴密監管與優質服務之間的最大平衡。

第三方學術研究團體曾為第三階段「計劃」進行中期評估,結果顯示,有九成以上受訪者支持繼續推行「計劃」。未來,教青局將繼續通過不同渠道收集各方面意見,不斷適時調整及優化「計劃」的各項工作,配合居民的進修需要,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並與不同的持份者共同努力構建學習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