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獨處‧承擔孤獨

2019-12-26

節日容易因社會比較心態而引起失落及孤獨感

【本報訊】明愛生命熱線心理輔導員余澍坤表示,生命熱線每年收到約一萬宗來電,個案以各種人際關係中不被理解為主,而感到被社會孤立。澳門心理學會副監事長陳思恆建議,建立共融、友善社會,推行倫理關係及家庭關係,以及將主導權放在自己身上,帶出正向氣氛。

澳門電台節目「澳門廣場」昨邀請明愛生命熱線心理輔導員余澍坤、澳門心理學會副監事長陳思恆擔任嘉賓,探討孤獨問題。聖誕佳節,普天同慶下,有人會觸發更強的孤獨感。余澍坤及陳思恆二人指出,孤獨是主觀感受。陳思恆繼指,有人在群體活動的熱鬧氣氛當中,內心仍感孤單,有些人表面看起來不孤單,但心裡孤單,都需要處理。親友過多的關懷都會予以壓力,正確方法是鼓勵對方分享感受,開放問題予對方表達。

在節日中尤其容易感到孤單、孤獨的情況,余澍坤表示,生命熱線每年收到約一萬宗來電,個案以各種人際關係中不被理解為主,而感到被社會孤立,在聖誕節及其他節日期間,由於正經歷家庭變化或創傷,透過社交平台引發自己社會比較心態,引起失落及孤獨感,所收到的電話會有增加。

陳思恆指,在消費主義及廣告影響下,人們習慣用錢去快速解決問題,造成惡性循環,但用錢買不到精神上東西,建議當感到孤獨時,學習獨處。她又認為,透過網絡交友是其中一個渠道,但不是唯一及單一方法,建議透過建立共融、友善的社會,並將融合落實在公共服務、公共空間和房屋設計當中,推行倫理關係及家庭關係,又建議,將主導權放在自己身上,自己思考可為他人做什麼,透過發放正向氣氛,帶動共融的社會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