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2327號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人民幣國際化『從無到有』
十周年交出五大成績
2019-12-23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電】(夏賓)2009年,中國正式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就此揚帆起航;2019年,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穩步向前,有力推動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近日,中國央行召開人民幣國際化工作座談會並總結了人民幣國際化十周年以來取得的進展。
『實際上,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經過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成果。』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對中新社記者說。
座談會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十年發展,定調了五大成績。
計價貨幣功能逐步呈現。王有鑫舉例稱,在大宗商品計價方面,人民幣有多個創新突破。例如,2018年『上海金』、人民幣鐵礦石期貨、人民幣原油期貨等相繼掛牌交易。
支付貨幣功能穩步增強。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發文稱,從2017年7月到2019年7月,全球使用人民幣支付的金融機構數量增加11.31%,數量從1989家增長到2214家;其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11月,人民幣國際支付排名列全球第五,國際支付份額達1.93%。
投融資貨幣功能不斷深化。過去數年,熊貓債愈加受到各類境外主體的追捧。數據顯示,2018年非金融企業熊貓債發行額增長迅猛,共有16位發行人累計發行了36支熊貓債,發行規模合計627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17年增長191.63%。
金融交易功能大幅改進。中國金融市場的深化改革和持續開放是強化人民幣金融交易功能的必由之路。國際化的人民幣讓外資不斷增持中國資產。中國央行公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外資持有境內股票、債券資產的規模合計達39526.2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儲備貨幣功能明顯提昇。《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9》 指出,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後,人民幣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佔比一直穩步提昇,2019年第一季度已超2100億美元,佔比達1.95%,是全球第五大儲備貨幣。
僅用數字還無法整體、全面展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十年成就。
『人民幣國際化這個進程本身就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認可。』西班牙對外銀行研究部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就提到,今年8月,英格蘭銀行行長卡尼就在全球央行行長年會上稱,人民幣國際化可能就是未來改變國際貨幣制度的重要且相對正確的一個方向,或許有助於擺脫對美元的過度依賴及其產生的負面作用。
王有鑫指出,在國際金融體系的治理和改革上,人民幣國際化發揮了獨特作用,是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有益補充。尤其在近兩年,全球普遍存在美元流動性短缺問題,而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廣為國際貿易結算提供了更多選擇,人民幣國際化也成為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和穩定國際經貿秩序的重要力量。
未來如何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座談會指出,加強統籌協調和國際合作,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和能力,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著力幫助企業減少匯率風險,節約匯兌成本,增加融資渠道,更好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
夏樂表示,政府部門今後要做更多監管方面的工作,更多依靠市場的力量,『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到了市場驅動的階段,政府的工作要更加四兩撥千斤』。
王有鑫提出,人民幣國際化未來的發展重點仍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根本,要防範匯率市場波動,繼續穩步開放金融市場和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給國際投資者穩定、透明的政策環境預期,並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發力,這對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維護中國自身金融安全都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