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府資助看澳門百業發展

2019-11-07

【正視聽】昨日新聞看到兩則關於政府在資助發展特色活動或者特色產業的時候,政府不遺餘力地進行支持以及持續性地跟進企業的發展狀況,目的都是希望能為澳門多元產業發展添磚加瓦。其實,不單且在發展特色產業,就連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百業發展都可以看到政府在這方面的相關措施,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機構就是澳門基金會,推出的各項措施對發展澳門的文化、經濟、教育、科學、學術及慈善活動等都起到很大作用。特別是在目前經濟產業結構單一的情況下,很多行業在得到政府支持及資助才能得以繼續生存與發展,所投放的資源為促進澳門百業興旺打下基礎。

澳門基金會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澳門特區娛樂場幸運博彩專營承批公司及轉批給公司毛收入1.6%的撥款、政府撥款、澳門特區內外的捐贈及其他法定收入。此外,為配合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科技政策的目標,對相關的教育、研究及項目的發展提供資助又創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為支持發展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產業的項目,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又成立文化產業基金。另外,還有各局級別的其他林林總總各類型基金以及支援措施,其目的都是為了支援社會各階層以及中小企的難處,令其得以生存發展。

但資助就如拿綜援,特別是一些企業或者個別團體,在遇到一些小困難不說怎麼想辦法去解決,而是第一時間想到要拿政府的資助,不考慮行業的綜合因素作出相應的改變,還沒有努力去面對現有困難的解決,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伸手向政府要支援要措施要資助,這未免太沒有“骨氣”了吧。“資助”會否養懶人/企業?不努力去改變也能得到輕而易舉的“資助”,這樣對產業結構的調整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或者,這樣能讓百業發展下去,可是否都成為寄生而生,沒有一點的競爭力,何談充實發展澳門的經濟結構多元?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6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小組組長、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表示,大灣區建設工作將進一步深化,近期準備出台的政策舉措,涵蓋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交通等領域,為港澳居民在內地工作和生活,提供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也為港澳專業服務在內地發展提供更大空間。字裡行間都是內地開放予港澳同胞回去發展,還沒有提及開放港澳市場讓內地同胞過來發展,但既為粵港澳大灣區,最終有一天三地互融共通是必然的,在沒有正式公開開放的這段日子裡,澳門企業或個人如何利用好這個窗口期壯大發展自己,那就要看自己的心態了。“順水行舟,不費吹灰之力。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只有把握好這個窗口期,澳門百業才能搶占有利先機。

--維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