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政客和媒體為何集體失聲

2019-10-23

【特稿】繼香港修例風波後,倫敦、加泰羅尼亞、智利等地都出現示威浪潮。然而,對香港警察“溫柔”執法進行批判和“抹黑”的外國政客及媒體,在面對西方警察更果斷、嚴正的執法行為時,卻選擇集體“失聲”。

據媒體21日報道,智利抗議地鐵加價觸發的示威和暴力活動持續,智利當局已部署超過1萬名軍人和警察,宣佈宵禁和緊急狀態,甚至開槍鎮壓失控暴力示威者。持續的暴力已造成11人死亡。

除智利外,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分離主義領導人被判重刑後,當地局勢也一直動蕩不安,有人破壞公共設施、攻擊警察,警方則用警棍、裝甲車等“清場”。英國倫敦警方面對由極端環保主義者發起的“反抗滅絕”示威活動時,用起重機拆卸抗議者搭建的大型帳篷,宣佈集會禁令,在不足半個月時間內拘捕近一千七百人,而香港示威活動持續4個月也才拘捕二千多人。

然而,西方媒體好像對上述事件“視而不見”。或許在他們眼中,香港的動亂是“民主運動”,西班牙的則是“暴力騷亂”;香港警察的克制執法應該被抨擊,對西方警察則不予評論。

曾經長時間直播香港示威遊行的BBC對加泰羅尼亞的示威活動保持“沉默”,蘇格蘭議員紐蘭茲在推特上質問BBC,“示威者有人喪失視力,有人被警車撞到,有人被打”,但為何App上沒有報道?反而BBC在翌日出了一篇關於香港立法會的消息。曾經將香港示威遊行比喻為“美麗風景線”的美國議員這時也不出聲了。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陳勇22日對香港中通社記者直言,西方國家對示威遊行的做法反而讓我們看到,對任何違法暴徒絕不姑息、用法律賦予的最嚴厲手段對待暴徒,是世界標準。但為何偏偏到了執法手段比他們溫柔100倍的香港,就要被批評?體現出那些政客曾經對香港止暴制亂、維護法治和秩序的妄加批評及盲目指責,有多麼荒謬。

陳勇指出,西方反對派的類似香港示威手段,遭遇到當地政府依法平暴、制亂和拘捕,甚至用了比香港更嚴厲的方法,卻沒有被扭曲報道,更加突出他們的雙重標準:對自己寬得不得了,對香港則嚴得不得了,暴露他們的“表裡不一”。實際上,他們就是用這種方法來消費香港,將其作為一種政治資本和政治勒索,從而得到虛幻的政治利益。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屠海鳴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媒體的“不同標準”報道,是對香港700多萬市民生存權、安全權的殘酷打擊,對香港回歸22年來民主進步的公然漠視,其用意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屠海鳴說,美國干涉他國內政,從來都是以服務於美國利益為最高目標,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更是體現了這一點。由於中國崛起的速度太快,美國越來越焦慮不安,美國一些政客對付中國也越來越不擇手段,這也是“顏色革命”的一部分,與人權、民主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只不過是遏制中國的“遮羞布”而已。

南開大學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同樣認為,不排除有些别有用心的險惡的媒体,尤其是立場非常鮮明的媒體,故意拿香港修例風波來炒作,來“黑”中國,這已經是他們的固有的慣用的手法,不可能會改變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李曉兵補充道,在西方所主導的世界秩序當中,他們看待中國的發展,始終是以一種非常另類的眼光進行觀察和評價,他們不理解中國發展的過程以及取得的發展程度,因此只能用既有的、比較固化的理論來評價,而這樣的評價就很容易變成“雙重標準”,實際上這些評價本身也是沒有說服力的。

“對中國也好,對香港也好,他們(外國媒體和政客)的認識和觀察是有缺陷的,也很狹隘。”在李曉兵看來,這樣不客觀的報道對於西方大眾來說是一種誤導,因為大家都沒有到過現場,對中國內地和香港也沒有深入的追蹤研究以及深度的思考。

然而,這種“雙重標準”對香港來說或許剛好是個契機。陳勇認為,香港可以“照抄”西方國家對付示威暴亂的手法,例如英國宣佈的集會禁令,晚上9點停止抗議活動,違者直接逮捕等,“人家覺得那是最民主的國家,那他們用什麼,我們就學他們的,甚至可以只學60%就足夠用了。” (記者 梁芷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