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253號
2019年09月27日
星期五
改革先鋒看中國:沒有改革就沒有發展
2019-09-27
【中新社北京9月26日電】(中新社記者)從積貧積弱到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走近世界舞台中央,70年來新中國發展成就堪稱奇跡。
國慶前夕,參與創造這一奇跡的多位『台前幕後英雄』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他們,在中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被授予改革先鋒榮譽稱號;他們,深知今日中國的巨變得益於銳意改革,這條成功之路今後還將繼續走下去。
劉永好:我們的國家『變得更自信和有底氣』
『飼料大王』『扶貧狀元』『四川首富』『改革先鋒』……如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最在乎的身份,是民營企業家和『農民朋友的朋友』。
劉永好回憶說,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他感到『大干特乾的時機終於來了』。在改革的大時代裡,他也成就了一番大事業。他說:26年前民營經濟的希望,在於它的活力、機制以及運營模式作為中國經濟的有益補充;在新的格局下,民營企業的地位、作用更加彰顯,在經濟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大力發展民營企業,是新的希望所在。
『20多年間,我已經從一個中青年步入了老年,我們的國家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變得更自信和有底氣。』劉永好說。
李彥宏:我們踩在時代節點上
從打造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到研發人工智能、開發無人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的理念始終是:以技術創新服務人類生活。
談及個人命運與中國改革開放大潮的聯系,李彥宏稱自己『非常幸運』:回國創業時,國家經濟高速成長,為創業者提供了舞台;今天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各個產業都在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國家政策也大力支持。
『可以說,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我們都剛好踩在了時代的節點上。』李彥宏說。
吳金印:『不找市長找市場』
作為河南省衛輝市唐莊鎮黨委書記,吳金印把一個村民缺衣少糧的窮鄉村,變成中國『明星鄉鎮』。
用他的話說,『看市場需要什麼,就帶領村民干什麼』。從上世紀80年代一手發展林果經濟,一手建設水泥廠、石灰廠、建築石材廠,到吸引全球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落戶,再到轉型『綠色經濟』甚至『航空小鎮』,吳金印說,『我最大的感受是不找市長找市場』。
王啟民:『要走在前邊』
著名石油開發地質專家王啟民為大慶油田奮鬥了幾十年。當年,新中國急需石油為工業發展提供支撐,王啟民和同事們進行了多次探索試驗,終於找到了適合大慶油田的開採辦法。自1976年起,大慶油田連續27年年產原油保持在5000萬噸以上,創造了世界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
『能為發展祖國石油事業,為大慶油田鞠躬盡瘁,奮鬥不息,是我終身的事業、一生的追求。』如今,年過八旬的王啟民仍充滿激情地在油田開發技術領域艱辛探索。他說:『不能等出現問題再解決,要走在前邊,走在科技興油的前邊。』
潘建偉:我們要創新,就要有自信
『科技工作者正身處於一個大有作為的偉大時代,同時也肩負著科技報國的使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是量子領域研究和實用化的明星科學家和領跑者。近年來,他率領團隊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開通全球首條千公里級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成功實現洲際量子保密通信……使中國在量子保密通信方面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我們要創新,就要有自信。』潘建偉認為,『在傳統的信息技術領域,我們整體上是處於跟隨者和模仿者的角色,但到現在,至少在我們的努力下,在量子通信這個方向已經做到了國際領先。』
倪潤峰:改革開放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在中國的彩電行業中,倪潤峰是一位傳奇人物。他是中國知名的『彩電大王』,也是『改革闖將』。他曾一次次逾越『雷池』探索出長虹『軍轉民』之路,也曾通過自主創新推動中國彩電走向世界。
在倪潤峰看來,無論是長虹的『市場化經營行為模式』,還是對彩電核心技術的重視,乃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製造業的崛起,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也是主動出擊、敢為人先。
如今長虹已從中國西南的一家普通軍工企業發展為資產上千億元的跨國企業集團,產品和服務遍佈世界上百個國家和地區。『核心就在於實干。』倪潤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