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將民生工程流於形式

2019-09-19

粵澳新通道的工程進展一直都是珠澳兩地政府甚為重視的工程,這項工程不單止關乎澳門街坊呼籲整改已久的民生工程,還是珠海一直倡導生態建市的重點工程之一。這對於坊間一直有聲音在質問粵澳新通道之青茂口岸是否能在本澳回歸祖國20週年之日具備通關條件時,就有本澳政府方面的官員首肯『主觀條件沒問題,在回歸週年前至少完成旅檢人行通道』的說法。之後,我們都看到了,政府為了青茂口岸工程加緊推進,連續二度批准豁免《噪音法》規定可每日施工。這種做法是否屬於法外開情暫且不說,這項工程是否為了趕在回歸日建成,是否成了某些大領導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呢?但無論怎樣,如此趕工,工程質量還是我們最為關注的。

整治鴨湧河的呼聲在澳門的上空已經飄揚了幾十年,自去年十一月底動工整治開始,兩地的工程建築以超級快速的進度改造往日污水橫流又爛又臭的污水河。這樣的速度讓不少的老澳門看到了一個全新的鴨湧河展現在眼前,也對於宏觀規劃中的青茂口岸未來藍圖寄予期望。可以想像,整治完成以後,蜿蜒近三公里的鴨湧河既有寬敞的步行徑、單車道,還有大片的綠化景觀長廊,這絕對是提升北區居民的生活環境質素,重塑北區的交通網絡道路,長遠解決該區交通擁堵的問題起到關鍵性的工程。

粵澳新通道的興建確實是惠民、便民的好工程,不但分流已達飽和的關閘口岸,而整治後的鴨湧河更是提升兩岸居民的生活環境。筆者18日在聽澳門電台新聞的時候又聞珠海市啟動鴨涌河綜合整治二期項目,這離我們翹首期待的鴨湧河景觀長廊又近了一點,但聽到珠海市水務局調研組要求各單位務必在澳門回歸 20周年前完成各項目建設時,心中又是一震。在咱們中國,不乏一些惠及千秋的『政績工程』,譬如戰國時,蜀郡守李冰父子率眾修築的都江堰,歷二千多載而不廢,至今仍澤潤天府萬畝良田;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為開浚西湖,取湖泥葑草築成蘇堤,至今仍是西湖美景之首。以上所言的『政績工程』已然流芳百世,相信未來還會惠澤後代,這才是我們傳唱千年的功在當今利在千秋的工程。

但不得不說,粵澳新通道的建成與否一定要跟澳門回歸20週年拉上關係,確實是沒有必要,百姓更在乎的是一項功在當今利在千秋的工程,而不是為了誰誰誰,或是為了某個特定的日子等等,這些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畢竟粵澳新通道涵括系列項目,工程繁重,珠海那邊暫不說,澳門這邊的就有鴨涌河整治工程、澳門聯檢大樓、連接走廊通道基礎工程,其他的還有如交通配套等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執政者都希望在任期內做出一番業績留後世稱頌,但我們也要看到,中國有句古話叫『欲速則不達』,這種急功近利的意識,期盼早日『立竿見影』『功成名就』,往往很容易讓人心浮氣躁,好心辦壞事。這也是從政者之大忌!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