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影響美企發展及就業

專家料香港仍可扮演重要角色

2019-09-17

【香港中通社9月16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楊威利 陳瑤)美國挑起的對華貿易戰持續逾年,為全球經濟帶來不明朗因素。香港多名財資市場專家16日在港表示,貿易戰對美國企業發展及就業形勢帶來負面影響;現時未見高端企業搬離中國內地,未來香港可為協助內地企業產業升級融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當日,香港2019年財資市場高峰會在港舉行,多名財資專家熱議貿易戰對環球經濟造成的影響及各國央行的財政政策。

瑞銀投資銀行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貿易戰對美國的影響不是通過通脹來反映,而反映在對企業業務發展的影響上。關稅的加重拖慢美國中小企、製造業的發展速度;到12月15日,對包括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幾乎所有剩餘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的措施若生效,相信會影響美國消費者,為零售業帶來壓力,繼而導致失業問題。

汪濤認為,目前離經濟危機還有一步之遙,若中美之間無法達成貿易協議,美國或將處在經濟衰退的邊緣。而現時市場可能過分樂觀,考慮到中美兩國在基礎性問題上的分歧,短期內達成永久性協議的機會不高;即使達成協議,美國或仍加緊對中國科技發展的限制和對實體經濟的壓力,而供應鏈的縮短必將影響全球的資本增長。

摩根大通銀行司庫和投資部北亞地區主管種冠國承認,貿易戰令國際信心大幅降低,投資幅度拖慢,經濟表現疲軟;而近期局部地緣政治風險令油價下跌,價格的錯配會影響企業利潤。

建銀國際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崔曆認為,中美間達成一個臨時性迷你協議的可能性較大。貿易戰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其不確定性上,現時外資對中國內地投資,在低端產業部分確有搬離,但高端產業在內地發展良好;未來內地市場必須要進行產業升級,投資科技產業。

匯豐銀行資本市場亞太區聯席主管陳紹宗認為,從歷史上看,日本及德國等歐盟區早已是負利率,然而這對經濟發展并沒有好處,經濟表現仍然疲弱,意味著一味推行量化寬鬆政策未必能令經濟回升,扭轉態勢仍需看經濟的彈性。

他認為,內地經濟目前最關鍵的,仍需應對如何將私人市場上的資金分配給真正有需求的企業,無論是股票市場還是私人市場,仍存在中小企“借錢難”的問題,而中小企創造大量的工作機會,內地應聚焦解決這一點。

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形勢,作為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可以做些什麼?

陳紹宗認為,香港近期因貿易戰及街頭發生的社會事件而面對很大挑戰,未來應集中發展優勢領域。香港需要看清楚其金融業務與內地密不可分,內地科技企業集資需求龐大,香港擁有成熟的新股市場、債券市場及私募基金等,可作為內地科技企業集資的良好渠道,借勢內地發展,吸引、協助資本流入內地。

崔曆認為,香港金融板塊強韌,融資成本穩定,同時也是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伴隨著內地的開放帶來的更大資本流通,內地對風險管理措施有了更大需求,香港可發展更多衍生工具產品控制風險,未來機會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