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225號
2019年08月26日
星期一
清清東江水日夜向南流
東深供水工程累計供港超1800個西湖水量
2019-08-26
【中新社廣州8月25日電】(中新社記者 索有為)“月光光,照香港,山塘無水地無糧,阿姐擔水,阿媽上佛堂,唔知幾時沒水荒。”這首從粵語傳統童謠改編而成的歌謠,曾在上世紀60年代的香港坊間廣為傳唱。
香港三面環海,由於地質條件原因,缺乏地下水資源。據史料記載,1893年10月到第二年的5月16日,香港沒有下過一滴雨,瘟疫從天而降,三個月間奪去了2000多人的生命。1929年,水荒再次降臨,大約20萬人逃離香港。
廣東粵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粵海集團”)有關負責人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介紹,早在1959年9月,為了協助解決香港用水困難,廣東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寶安縣興建深圳水庫。周恩來總理還專門批示從鞍鋼調運了800噸鋼材到深圳水庫工地。1960年3月4日,深圳水庫主壩工程建成,時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欣然提筆書寫了“深圳水庫”四個大字,至今刻印在水庫主壩上。
深圳水庫順利完工後,港英政府派代表與廣東省政府達成協議,從1961年2月1日起,由深圳水庫每年向香港供水2270萬立方米。
1962年,香港出現了自1884年以來的最嚴重乾旱,並一直持續至1963年,港英當局採取了嚴厲的制水措施,每4天供應一次水,而供水的時間僅為4小時。
1963年5月,港英政府通過香港中華總商會和香港九龍工會聯合會,向內地發出求援信號。時任廣東省省長陳郁立即回應,允許港方派船到珠江口無代價汲取淡水,並每天免費供港2萬噸自來水。
從1963年6月到1964年3月,香港派船來珠江運水共約1100艘次,內地共運往香港淡水1360萬噸。同時,遇到同樣旱情的廣東民眾打開已經快要見底的深圳水庫,最大限度地增加對香港供水水量。
1963年12月,周恩來總理批示興建東江—深圳供水工程(下稱“東深供水工程”)。此後他批示從援外經費中撥出3800萬元(人民幣,下同)興建此工程。
粵海集團有關負責人講述這段歷史時不禁感慨:“當時新中國剛剛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這筆巨款何其厚重和不易。”
東深供水工程于1965年1月竣工,同年3月1日東深供水工程正式向香港供水。
有了穩定供應的東江水後,1982年6月1日,香港政府解除了長達60年的限制用水法例,實現24小時供水。
廣東省政府2000年8月將東深供水工程注入粵海集團,成立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
50多年來,東深供水工程實現不間斷地、優質地向香港供水,截至2019年6月底,累計對香港供水255億立方米。
“255億立方米,超過了1800個西湖的水量,保障了香港75%以上的用水需求。”粵海集團有關負責人說。
此後的20多年裡,東深供水工程先後經歷三次擴建,徹底解決香港缺水的問題。三期擴建完成後,東深供水工程年供水能力從最初的0.68億立方米達到17.43億立方米。工程擴建共挖填土石方2060萬立方米,如果將這些土石方築一道寬2米、高5米的堤壩,這道堤壩足以從深圳一直延伸到北京。
投資47億元的東深供水改造工程2000年全面開工。工程將供水系統由原來的天然河道輸水變為封閉的專用管道輸水。該工程2003年6月28日正式完工,年供水能力提昇至24.23億立方米,對港供水設計能力為每年11億立方米,能滿足香港30年發展的供水需求,水質優於國家Ⅱ級水源標準。
據粵海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河源、惠州、東莞、深圳等地為保護水質作出了巨大犧牲。僅以河源為例,為了保護水源新豐江水庫,河源放棄修建庫區公路,而是採取投資更大、耗時更長的移民措施;河源近年來已拒絕500多個可能產生污染的工業項目,放棄累計超過600億元的投資額。
歷經歲月的洗禮後,被譽為“生命水、政治水、經濟水”的東深水早已滲入香港的每一寸土地,而粵港兩地民眾在這一泓清碧的流淌中,早已血脈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