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污染農地無賠償 日農被迫種輻射米

2012-02-23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及核災發生近一年後,再揭後遺症。爆發核泄漏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米農自行檢驗稻米收成,揭發所含放射性銫超出政府安全水平,反映農地已受污染。有農民直指政府及東京電力不願賠償,令他們別無選擇,明知農地受污染仍「被迫」繼續耕種維持生計,令國民冒險吃輻射食品。 去年秋季,日本政府在距福島核電站西北五十六公里的福島縣大波地區,從當地一百五十四戶米農中抽取兩戶出產的稻米測試,宣稱當地出產稻米可安全食用。但當地農民對結果存疑,有人不敢讓到訪的孫子吃自己種的米,拿去檢驗後發現稻米所含放射性銫超出每公斤五百貝克的安全水平。農民指出,由於東京電力公司僅向核電站方圓二十公里的農戶全數賠償,在撤離圈外的農民被迫繼續種植可能含有輻射的作物以維持生計,別無選擇。 日本政府早前答應全面測試輻島縣逾二‧五萬戶米農的作物,以消除公眾對輻射米的恐慌。當局至今在福島核電站西北等核污染較嚴重的地區抽取近五千個樣本測試,約五分之一稻米含有放射性銫,大部分屬安全水平,只有三十個樣本銫含量超標,不過厚生省將在今年四月採用新輻射安全標準,稻米的放射銫含最多為每公斤一百貝克,以此標準則約三百個稻米樣本超標。 農業官員承認,輻射污染物隨風四散,隨機抽樣不足以確保所有農作物安全,但由於檢測儀器不足,無法檢測全部農產品。官員亦稱,儘管公眾質疑是否應容許繼續耕作核電站附近的農田,但停耕將令耕地大幅減少,影響食物供應。 事件再次揭示日本食品輻射檢測欠透明度。許多日本民眾相信,政府淡化甚至隱瞞輻射對公眾健康的風險,以盡量減少劃定受災地區的規模,減少經濟損失及賠償金額。東京慶應大學經濟系教授深尾光洋指出,日本政府在震災後以「如常運作」的策略淡化事件,但網上信息流通,令民眾了解到官方檢測不可信賴。有志願機構在全國設立多個檢測站,作更嚴格、透明度更高的測驗,希望贏回消費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