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昌促每月開巴士服務公聽會興利除弊

2012-02-08

【特訊】議員吳國昌認為,由政府付費的巴士營運模式存在弱點,巴士公司不再因為經濟誘因,自行調動爭取接載最大量的乘客,在統籌不周之下,容易出現“有人缺車”或“有車缺人”的情況。他又質疑當局未能掌握巴士服務的實時供需關係,吳國昌提出書面質詢,要求當局交代,以及說明可否啟動巴士服務定期公聽會,讓公眾反映建議。 其書面質詢如下: 『特區政府籌備多年推出新的巴士營運模式,初步實行亂象頻生,既有巴士公司臨場聲稱自資源不足,未能依約承擔路線班次,而特區政府交通事務局一度調動其他巴士公司臨時承擔個別路線班次,其後又遭拒絕承擔。公眾廣泛質疑,究竟新巴士營運模式有沒有相關規定,依約應如何執行,是否有罰則,是否有權調整承擔路線等等。再者,當九月開學後,倘亂局未解,當局須增設臨時巴士路線或點對點巴士服務,亦應當依約調度。 為實現陽光政府,體現施政透明度,本人提出下列質詢: 一、 現時由特區政府付費統籌的巴士服務營運模式,相對於舊模式,主要的弱點在於不再以經濟誘因臨時巴士公司自行調動爭取接載最大量的乘客,因而在統籌調不周的情況下,較容易出現『有人缺車』(不能及時增加出車回應大批候車乘客,令市民在巴士站枯待半小時以上)和『有車缺人』(乘客稀少空車照走)的現象。儘管政府聲稱增強設備監察調度,但公眾發現各主要巴士站點設置的現實板仍未能有效提供實時巴士服務資訊,因而懷疑政府即使購置了設備仍未能具體掌握巴士服務的實時供需關係。究竟特區政府合適方能具體掌握巴士服務的實施供需關係,在主要巴士站點有效提供實時巴士服務資訊,以及兌現市區內巴士路線高峰時段等候時間不超過十分鐘,而其他路線等候不超過十五分鐘的承諾? 二、 現時由特區政府付費統籌的巴士服務營運模式,相對於舊模式,其優點六有待發揮。既然以現在營運模式,透過推動公交優先讓巴士運輸便利,其效益並非轉化個別巴士公司的利潤,而且直接屬於公眾利益,熱則特區政府在推動公交優先方面是否有更進取的具體安排?特區政府又會否利用現在營運模式的優勢,策略性統籌推動優化交通運輸實施(例如協調各巴士公司逐步引進電動巴士,安排在離島內運行的巴士路線佈置供電設施,持續統籌在全澳包括新填海使用電動巴士取替汽油電動力巴士做好準備)? 三、 現時由特區政府付費統籌的巴士服務營運模式,理應更積極啟動有效回議公眾監督的機制已興利除弊。特區政府可否盡快啟動定期性的巴士服務公聽會,例如每月一次,由特區政府文通事務局官員,聯同三家巴士承包服務的巴士公局代表,公開聽取和回應澳門市民(包括巴士服務使用者、從業員及公眾傳媒)的建議和詢問,讓現時由特區政府付費統籌的巴士服務營運,在協調回應需要,與李除弊方面,增加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