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20127號
2012年01月27日
星期五
行政改革成效不彰 陳明金指根源在人
2012-01-27
【本報訊】立法議員陳明金認為,公共行政改革成效不彰,其根源在「人」身上,他批評部分官員思維僵化,遇到問題不是第一時間尋找解決辦法,而是首先尋找卸責的擋箭牌。為此他向當局提出質詢如下﹕ 澳門回歸十二年來,當局主張推行公共行政改革,提高行政效率,但是成效一直不彰,為此,社會廣泛探討究竟是「人」出了問題,還是「機制」出了問題? 在檢討行政改革成效、追根溯源的過程中,有一種現象不可忽視,有一種思潮不可無限助長。在處理公共事務和民生議題的過程中,部分官員行事被動,面對市民長期關注、集中反映的問題,猶如「算盤上的珠子,撥一個動一個」,遇有質疑,常用的擋箭牌就是「需要修法和公共諮詢」等等諸如此類。另一種思潮是,在很多公共政策的諮詢中,政府往往是「無既定立場」、「持開放態度」等,這種表態一方面可以理解成當局尊重各種觀點立場,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在推出公共諮詢前,連最基本的宗旨、原則和立場都沒有,過多的「無立場」,只會令人質疑當局展開公共諮詢的真正目的,或者只是借此作為行政不作為的藉口。 上述的現象和思潮是公共行政改革中的一種負面、阻礙的力量,他認為,其根源在「人」身上。澳門回歸十二年,絕大部分官員在同一職位為官十二載,在缺乏實質性問責以及科學的橫向調動機制下,官員的積極性、上進心、責任感、使命感,可能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沒有問責就沒有壓力,試想為官者都沒有改變現狀的動力,公共行政改革何來實質成效? 他質詢:一、官員行事被動,對社會訴求視而不見的例子比比皆是。以今年一月十七日的口頭質詢來看,相關的問題,幾乎都是社會一再追問,當局一直迴避的問題。其中有關土地溢價金遠低於市場價格的議題,政府的回應一直是繼續檢討溢價金制度等,但是,既然不斷修訂的溢價金始終低於公開拍賣土地的價格,為何一定要堅持溢價金制度,而不改由公開拍賣土地來定價?另有關於工程層層分判所引起的欠薪、黑工等議題,雖然工人遭欠薪時有發生,層層分判衍生的各種負面問題,多位議員通過質詢、議程前發言等多種途徑多次向當局提出意見和建議,政府代表仍然是一成不變的以需要修改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回應,問題的關鍵是,修法已不止一次提出,但有無及時去做?除了修法,當局是否可以先通過規範分判合同,儘量減少和避免有關事件的發生?等等例子,反映出部分官員思維僵化,遇到問題,不是第一時間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首先尋找卸責的擋箭牌。對此,行政當局如何看待?公共行政改革成效不彰,與這部分官員的行事作風是否有關?又如何處理? 二、政府對公共議題的表態,最熱門的關鍵字可謂是「無既定立場」、「持開放態度」。早到東北街市的選址、生活噪音的定義以及是否全面取締撞擊式打樁機、再到最近外港碼頭是否搬遷等爭議,各部門紛紛表示當局「無既定立場」、「持開放態度」,希望聽取市民意見。對此,市民質疑的是,對一些涉及技術性問題,可以通過參考鄰近地區和世界標準來解決的議題,是否也需要諮詢?是否凡事都要諮詢?既然大部分事務都需要通過民意決策,行政當局的作用又如何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