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不明確 困擾官與民
2011-10-31
本澳的僭建問題根深柢固,有其歷史背景和現實原因,問題複雜,僭建物數量也非常龐大,要有效解決,實非易事,政府必須要下大決心,過程中要有周詳的部署和全盤的考量,兼顧歷史和現實因素,採取客觀科學方法。現時當局正積極展開取締僭建物的工作,也初步取得成效,但方法是否正確?是否切合本澳實情?見仁見智。 長期關注問題的街總認為,當局的行動有調整的空間。街總大廈管理資源中心主任陳溥森形容,目前本澳僭建問題既困擾政府也困擾市民,大家都處於兩難局面。據他理解,工務局目前的取向是雙軌而行,一是「快車道」,指的是處理新樓宇,當一經評定有僭建情況,必須集體清拆,不論情節嚴重或輕微的僭建、以及只屬家居安全或保安用途的,也一律要拆,毫不遲疑,態度相當明確。 但是,當局「一刀切」處理新廈僭建,又帶出了另一個問題,就是本澳目前治安情況並不理想,住宅爆竊案頻生,當中也不乏高層大廈連環爆竊案,困擾著無數居民,此外,近日發生的一名菲童在五樓住所墮街死亡事件,也再次引起社會對家居安全的關注,客觀現實表明,市民做好家居安全和保安防盜措施是有必要的,一些屬家居安全和防盜用途的窗花欄柵是有其現實生活需要的。 但市民應如何去做?如何在自己物業範圍內安裝防盜和安全網才合法?怎樣安裝又屬違規?政府一直沒有訂出明確的指引,使市民在自我保護時無從參考,造成極大困擾。陳溥森估計,當局遲遲不推出指引,是怕「孭鑊」,官員擔心若羅列出每一項指引後,萬一在指引範圍內發生問題或爭議,要承擔責任,所以逃避現實,一直不敢走出第一步。
按輕重緩急等如不理 至於「慢車道」,指的是舊區的處理,陳溥森批評,政府的態度基本上是「似理不理」,若問政府舊樓僭建如何處理,定會回應「按輕重緩急處理」,但其實就是不理。目前,一些未被評為即時處理的個案,若簷篷出現破損,市民是不知怎處理的,若修葺,又恐怕被當局發現,不單要你即時拆掉翻新部分,就連沒有觸動的僭建部分也要你通通拆掉,所以目前市民通通不敢動。因此,有大廈明知外牆已經殘破、牆身石屎剝落,都不敢向政府申請資助維修,原因就是大廈有不少的僭建物,如維修整幅外牆,工程需要必須要將外牆的花籠等僭建物拆去才能進行工程,但工程完成後,工務局表明禁止將僭建物裝回,因而目前事情處於膠著狀態,外牆情況繼續惡化下去。 陳溥森相信,政府目前的態度是,業主最好勿翻新僭建物,任由它日漸破爛,直至自己都無法忍受而自行拆掉。但問題是,隨著時日的增加,以及颱風的吹襲,難保不會有一天殘破的僭建物飛墮街上造成傷亡。 故此陳溥森表示,目前的情況是,無論政府或市民、「快車道」還是「慢車道」都處於不清晰狀態,新樓有新樓業主的無奈、舊樓有舊樓業主的徬徨。故此陳促請政府切切實實,訂出一個明確的指引,清清晰晰向市民說明白,新樓如何處理,舊樓又該如何,哪類屬違規,哪類不屬,讓市民有例可依並作出配合。陳又表示,政府處理僭建的人手編制已經很有限,根本不可能應付龐大的工作量,倒不如制訂指引,好讓市民配合,但目前的情況是市民想配合都無從配合,怎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