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暗黑走向明亮 『9‧11』紀念典禮

2011-09-13

【中新社紐約九月十一日電】(中新社記者孫宇挺)時至今日,『9‧11』紀念典禮已然走過十年。 每年九月十一日,紐約市都會在這一天舉行典禮,紀念十年前『9‧11』事件中死去的無辜生命。從二零零二年九月11日到今天,這樣的典禮已經舉行了十次。 記得二零零二年九月十一日的週年紀念典禮那次,紐約新任市長彭博邀請剛剛卸任市長的朱利安尼,參與最為隆重的『9‧11』事件誦念死難者姓名的環節。在著名華裔音樂家馬友友低沉的大提琴琴聲伴奏下,『9‧11』事件發生時任紐約市長的朱利安尼走上講臺,開始逐一誦念『9‧11』遇難者的名字。 當時馬友友選擇的曲子是巴赫第五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中的薩拉班德舞曲,曲調緩慢而莊重。一位樂者曾用『暗黑』一詞形容這一C小調組曲;還有評論如此評價:整曲的晦暗在薩拉班德舞曲中呈現得最徹底,主題由大提琴的高音域演奏至低音樂域,有如一陣玄妙的輕嘆。 或許,這也正是當時馬友友選擇這一組曲的緣故。 九年之後的同一天,在世貿遺址的西側,紐約市再度為『9‧11』舉行紀念典禮,而且此次典禮的排場甚至超越了當年的一週年紀念典禮的規模。至少,那一次沒有一位總統出席,而這一次,美國前任和現任總統都攜妻子來到現場。 11日,小布希、奧巴馬肩並肩站在世貿遺址前,本身就具有一種標誌性的涵義:一位開啟了反恐戰爭,一位捕殺了本‧拉登,兩人肩並肩而立,也是在向世界彰顯他們反恐十年的成績,美國反恐十年的成果。 當天,馬友友在小布希發表講話之後再度登場,又一次獨奏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這一次他選擇的是巴赫第一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中的薩拉班德舞曲。有樂者用『明亮』形容這一G大調組曲。馬友友所為,真正做到禮樂合一。 或許在場的萬餘遇難者親屬很難理解馬友友這一選曲變化的微妙心態,但是從10年的軌跡看,這又何嘗不是這些難屬乃至美國人民一種心態的變化。當擊斃本‧拉登的消息傳來,紐約民眾在世貿遺址徹夜慶祝,一位老人告訴中新社記者,她『如釋重負,終於結束了。』 11日,當紐約市長介紹第一次默哀的時候,他用在『陰暗和明亮』之間形容紐約過去的十年;他說,生命已經繼續向前。 當這天早上,陽光普照城市,照在這些一早趕來參加典禮的遇難者家屬臉上,這些面龐呈現的不再只有絕望、沮喪和痛苦,雖然還有眼淚,還有悲痛,但他們也在鼓掌,為致辭者、表演者鼓掌,也是為他們自己在鼓掌,並且,他們已經能夠在典禮上微笑了。 今年已十六歲的瑞貝卡在典禮進程中還是抽泣起來,十年前的那場災難讓她失去了年僅三十六歲的父親。典禮之前對記者的採訪,瑞貝卡都能泰然回答,但當禮樂迴響時,還是喚起她內心深處的傷悲。但是,十年前,她只會哭泣,今天她說,祝福爸爸在天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