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安居有計

2011-06-06

常言道,說得好,安居樂業,尤以港澳,為了房子,可能愁煞一輩子,成為「房奴」,更或「禍」延孫子。寧夏一個窮縣,卻把這個「難題」,解決得好。不但全民安居,更助樂業,政府職能,「父母官」,真正做到。子民安樂,經濟發展,社會祥和。 這個縣,座落於寧夏南部的六盤山區,為鄰省甘肅的黃土高原所包圍,因縣內有涇河的發源頭,故縣名為「涇源」。 涇源縣位於窮山區,全縣人口只得十二萬六千人,回族佔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五,大部分為農民,靠天下雨吃飯,但雨量不多,故該縣經濟發展落後,九成人仍住於八十年代修建的簡陋土坯房,日久失修,生活困苦加危險。 貧困縣偏出好官 但,貧困縣,出好官,當地政府將解決民生和改造危房,危窰作為最大民生工程,有計劃地實施改造工程,並訂出一系列規章制度,實行層層崗位責任制,讓百分之八十五農民住進了新房。 當地政府先訂出具體制度,縣政府與各層鄉、鎮、村、戶,簽訂具體責任書,訂明各級官員所負責任和獎,懲辦法,形成統一指揮、整體協調,高效運轉的工作體系,實行突擊工程監理制,公開具體工程進度時間表、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檢查,保証工程質量與進度,不超支、不浪費,堅固又實際,千方百計,降低建造成本,但嚴格保証建造質量。 筆者參觀了該縣一條示範村,村名「香水」,果真村如其名,進入村內,香花美草,撲鼻幽香,村內白色民房,排列有序,屋外牆壁畫,內容多反映回族人生活、節日、藝術等特色,令人感覺,「回」味無窮。 民居多為凹型單層平房,磚木結構,簡單而結實,據說可防七級地震,屋內間格,多為三房兩廳,甚或更大,面積多約為澳門的一千呎。 進入民居,放眼一看,窗明几淨,陳設雅清,廳、房、廚、廁外,更有娛樂室。屋頂,裝有太陽能光、電熱板;花園內,豎起衛星接收碟。民娛生活,看不簡單。 居民樂呵呵的介紹,他們原居於山上土危房,政府為他們建了新房,每戶建築費約四萬人民幣。其餘村路、排水、供電等公共設施,全由政府付錢修建。不用居民負擔,住進民房後,政府還助民,利用新房子,辦起「農家樂」,經營住宿、餐飲等度假旅遊產業,利用山區資源,吸引遊客,一方面,認識農耕生活,另一面,讓城市遊客加深環保意識,更加愛護綠化,增加農民收入,既有經濟效益,亦提高環保意識,一舉數得。 取得良好效果,牽頭者,縣政府,雖然所費不多,官員盡力,卻令子民樂呵呵,反映一句話,福民、殃民,主要原因,非在金銀,決定性者,為政者用「心」!       寧夏行之五    ‧楊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