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要紀真

2011-05-09

出任今年「澳門紀錄新勢力」的製作指導。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畢業,二十多年來在香港電台電視部負責電視紀錄片製作,多個作品於國際影展上獲得獎項。現是該電視部高級監製,主要負責紀錄片節目製作、統籌電視節目外判工作及與海外廣播機構的合作計劃。由二OO九年起,擔任亞太廣播聯盟節目委員會主席。  

轉變中的社會是紀錄片的好題材 「轉變中的社會是最適宜製作紀錄片的。」蔡貞停指出,澳門近年迅速轉變,城市面貌、澳人生活的改變等都是很好的紀錄片題材。她相信,由於本地居民對澳門社會有更深的感受,與剛來澳的外地製作人比較,本地人的作品可以更有深度。 很久以前,紀錄片已在香港的電視台播放,為人熟悉的「鏗鏘集」更有三十多年歷史。很多製作人自少觀看這類電視紀錄片,往往將紀錄片定型為那一種形式,蔡貞停卻指出,紀錄片有很多表現手法和風格,她注意到,澳門的製作人卻沒有既定框框,大膽嘗試不同的表達方式,相當多元。 「拍紀錄片其實是很花時間的,要點點滴滴地儲起來,不是一步登天。」蔡貞停指出,不少內地的獨立製作人充滿熱誠,不多計較,一心一意,單為一齣紀錄片付出數年時間。那批不是出自建制的獨立紀錄片,它們的可貴在於真實地展示中國的社會面貌,故吸引著外國傳媒市場的注意。 蔡貞停認為,香港電台的電視節目外判計劃是一個培育製作人的園地,讓有理想、有心火的專科畢業生有機會製作和提升。在製作過程中,電視部會委派資深的導演或監製跟進。他們的節目通過電視頻度播放後,既可以得到反饋意見,出色的作品更可獲安排參與外地的影展,很多都獲得獎項,並且得到不少認同。 她建議,政府需要向「新生的製作人」提供資源,讓他們有基本的培訓,讓他們有機會到外地交流等。具有豐富製作經驗的蔡貞停分享產出優秀作品必經之路:「功多技熟……在失敗中……看自己的作品,看別人的作品,便會知道有甚麼不足,下次再改。」 據蔡貞停了解,台灣的電視台普遍不太著重紀錄片的播放,反之,電影院則有放映紀錄片,而且售票的成績不錯,政府也以很多資金支援,香港的紀錄片則主要透過電視頻度播放。她認為,紀錄片製作人需要電視頻度或電影院線播放他們的作品,這是相當重要的。 紀錄片最重良心最怕造假 「良心是最重要的……紀錄片最怕的就是造假。」蔡貞停指出,有些導演早有一套想法,但在拍攝時發現事實並非如自己想像的,便透過剪接使作品符合自己最初的想法,或者,不斷引導受訪者說出導演所要的話。 「我們不能接觸社會的全面,紀錄片讓我們見到我們不知道的一面,因為它是真實的。但是,在若干年後,你重看,它又是歷史來的。所以,為何我說良心、真實是基本呢?因為,這是歷史紀錄,將來的人再看某事件,就是依靠那紀錄。如果記錄片是造假的,於是,便一直假下去,錯下去。」 「澳門紀錄新勢力」推出技術及製作指導計劃,透過技術指導工作坊(拍攝/燈光/收音/調音/剪接)和三次製作指導會議,為參加者提供可持續的技術改善,提升紀錄片的製作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