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10428號
2011年04月28日
星期四
內地專家冀澳恆常監測放射性物質
2011-04-28
【本報訊】由於沒監測化驗設備,政府一直只能公佈本地伽傌輻射監測數據,但對健康和環境影響最大的碘131、銫137等放射物則無資料。有內地專家認為,縱然福島核事故對澳門無甚影響,但考慮到華南沿岸的核電站將越來越多,長遠本澳應請專人測量日常放射性物質水平,防患未燃。 昨日來澳出席科大講座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放射化學家柴之芳表示,發展核電無可避免,日後華南沿岸的核電站將越來越多,所以,相應的日常監測是需要的,建議澳門進行日常放射性物質的監測的工作,化驗空氣、自來水、海水和食品等。
檢測利居民健康 柴認為,這只需聘請一至二名專人負責,澳是有能力自行處理,而且測量所要求的技術並不複雜,「放射性的測量遠比像非典時期的病毒,像現在的三聚氰胺(測量),或者現在豬肉精(測量),要容易多得多、容易多得多。」 雖然福島核事故產生的輻射,對距約三千公里的澳門是可以忽視,但日常放射性物質監測工作還是有其需要,對老百姓的健康也有好處,勿出事後才「臨急抱佛腳」去做。他指,核事故釋出的放射性物質許多,當中對人體健康和環境最有影響,就屬數量最多的碘131、銫137,故才廣泛被報導。
大亞灣出事機會低 對於最近澳門的大亞灣核電站的安全性,柴之芳稱,該核電站評級安全系數在世界四百多個核電站中名列前茅,相信出問題的機會很低。他又建議,粵港澳未來應加強核事故應變的溝通合作,將這方面的應變系統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