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萊:居者有其屋

2011-04-23

在港、澳甚或近年之內地,人們普遍最關心的,便是買屋。在汶萊,人們卻絕少關心這個問題,因國皇蘇丹許下諾言全國子民─居者有其屋。 在汶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市,是全國人口最集中之地方,人口只有六萬,已占全國三十多萬人口中之六分之一有多。城市面積只有十六平方公里,以澳門半島大小許,市內一河兩岸,加汶萊河的出海口港灣,水面面積占城市面積不少,就在港灣與沿河水面上,建了不少水上高腳屋,沿港灣與汶萊河伸延,長達八公里,立了數千間水上高腳屋,有如早年澳門筷子基、林茂塘一帶之海邊林屋區。  

水邊高腳屋成景點 汶萊首都的水上屋區,已有數百年歷史,因該地處河、海交界,間有洪水,人們建高腳屋,避免水患,另一方面,該國地處赤道附近,終年皆夏,全年平均氣溫達廿八度,天氣炎熱。住於陸上,上晒下蒸。住於水上,河水散熱,晚間涼風習習,好過開冷氣,睡於河上屋內,屋下河水潺潺,蟬鳴鳥唱,甚為舒服。所以,自古以來,汶萊人習慣居於河上高腳屋,一方面舒適,亦方便打魚覓食,小艇往來,方便經商,交通,一舉數得. 過去,水上高腳屋,由茅草搭建,近代經濟發展,人們有錢,改為木建,但木易生火,屢生火災,毁屋一大片。由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政府以石屎建屋代之,形成風格,一如往昔,且越建越多。目前汶萊的水上屋,多達兩萬多,戶居民多達十多萬人,幾手佔全國人口的一半,成為全球最大的水上居民區。 水上高腳屋區內,除了水、電、橋道及排污渠管外,更設有學校、醫院、警局、消防,甚而清真寺,一應俱全。水上屋之間,多有道橋互通,每隔數排屋,便設有碼頭,居民站碼頭,只要一招手,高速快艇,馬上靠近,只需「兩蚊雞」,水屋任一方,均可以到達。 筆者好奇,亦學人招手,「水上的士」,飛速而至,艇主笑笑口,問筆者往那裡走,筆者無目標,希望繞水上屋一周,索價「十蚊雞」(約澳門幣五十元)。筆者與艇主,即時握握手。  

快艇穿梭水上屋 快艇破浪出發,穿插水上屋間,艇主甚「識做」,通衢大河中,艇飛速而馳,據說最高速,可達百公里,快有如「大飛」,當到靚景點,艇主將快艇,擺個好「甫士」,讓筆者影「沙龍」。邊影邊講解,過癮好資料,口若懸長河,且口水多過浪,幾乎滿瀉汶萊河。  

屋租上限不超入息兩成 據講,這些水上屋,過去多為自家建,自汶萊有了錢,建屋責任,由國家承肩,蘇丹皇更許下諾言,希全體國民,居者有其屋,數十年來,國家建屋,戶達數千。國中「貧民」,安置妥善。每戶規格,三房兩廳,五房三廳,建屋之價,兩、三萬美元。國民租屋,只交租金,數十美元,租金多少,根據入息,屋租上限,不超入息,百分二十。保證住客,除交租外,尚剩多錢,花用儲錢,住屋維修,公共開支,國家付錢。 建屋政策,保民福利,尚有好制度,若住客租屋,超過十年,家景仍「貧」,每月租金,不用交錢,租住年期,超過廿年,住客更可,擁屋業權。國家送屋,安居樂業,頤養天年。  

生活優悠 熱情好客  筆者聽到好國策,歡喜到「暈」,幻想自己是國民,跳上碼頭,穿房入舍,參觀一陣。汶萊婦女,身穿馬來裙,五顏六色,又穿金戴銀。見筆者來訪,笑逐顏開,引領筆者入屋內,屋內窗明几淨,屋外陽台,盤栽掩影,水屋內外,均似花園,水屋五口人家,租得五房三廳,屋租七十美元 (約五百多澳門元),因屋於為公務員,月入逾千汶萊元,(約五千澳門元),故屋租較高。但一家五口,生活看來,相當優悠。全屋冷氣,大廳陳設,雖然簡樸,卻顯伊斯蘭教家庭之華麗,大廳置有一鋼琴,供女兒練習,屋外置兩個衛星天綫接收碟,同時可接收世界百多個電視台,除了每天必讀之可蘭經外,看來屋主一家的娛樂節目,相當豐富多采,屋主太太更聲稱,丈夫喜歡釣魚,兒子喜歡潛水,故屋下建有快艇房,(等如陸上人家的車房),每當節假日,全家乘私家遊艇,到外海渡假。  

安得水屋 大庇民眾 看過汶萊水上村,筆者乘快艇返回岸上之際,腦中忽然閃出一句名句,安得水屋千萬間,汶萊民眾盡開顏。真是阿拉真神眷顧的天之驕子,從此之後,真想經常看看可蘭經! 汶萊行之三‧楊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