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中期研究提多項建議 倡控制私車增長

2010-12-22

【本報訊】交通事務局委託台灣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開展《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研究》,並已完成中期報告。報告指出,至二零二零年本澳車輛數將由十九萬輛增長至三十一萬輛,公交分攤率將由現在三成三六下降至兩成七,澳門半島居民的出行時間將增加一半;建議透過車輛管制,控制私人車輛增長以及落實推行公交優先,解決本澳未來交通問題。 《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研究》中期報告從公共交通、慢行交通、軌道交通、車輛管理、智能交通、新舊城區、歷史城區、跨境交通等八大領域進行研究,初步完成了交通分析模型的建模工作和提出可與國際接軌的交通評價指標體系,並針對本澳的交通問題提出策略建議。 根據報告,本澳交通問題主要在於做好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和車輛管理三大領域的工作,同時也需要建立科學化的交通分析模型,與及形成可與國際接軌的交通評價指標體系。 針對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和車輛管理,中期報告指出:城市佈局集中、道路功能重疊、地區性道路負荷大;交通設施供應失衡、誘導車輛增長;部分地區公交班次不足、降低搭乘誘因;地少、人多、車多,社會共同承擔機動車輛外部成本。

料二零年公交分攤率降至兩成七 澳門車輛數目前為十九萬輛,預計至二零二零年將增長至三十一萬輛,由於車輛數目增加,澳門半島的平均車速由將由現時的每小時十五公里下降至每小時十公里,部分繁忙道路的車速甚至只有每小時五至六公里,居民的出行時間將增加一半;由於出行時間的增加,影響市民選乘公交的意欲,預測屆時公交分攤率將由現在三成三六下降至兩成七,同時,陸上交通溫室氣體排放也將由二零零五年的一百九十九千噸增加到四百零七千噸。 世界公共交通發展的趨勢目前正朝﹕公共交通導向發展、快速公交、公交專道、低底盤低污染的巴士,以及公交體系改造,同時,配套的機動車輛使用管制與壅堵收費也是改善交通的主要思考方向,中期報告建議澳門未來應優先大力發展公交,從「資訊無縫」、「空間無縫」、「服務無縫」、「時間無縫」等方面整合公交環境;特別要做到公交優先上的政策配合,如推行公交引導城市發展優先、基礎建設投入建設優先、專用路權優先、財政營運補助優先,大力推行公交優先政策,而公交也要跟其他交通工具,如私人車輛、巴士/輕軌、步行等體系結合,提升公交效益。

採行政手段逐步提高養車成本 針對私人車輛數目增加對道路造成的交通壓力,增加居民出行時間,報告亦建議,分階段循序漸進,透過行政手段,如提高養車成本,包括淘汰不符標準的車、提高停車場收費、實施車輛配額制度、鼓勵使用環保車等,以降低需求、綠色城市、合理管理為策略理念,進行車輛管制。但提醒,在進行車輛管制前,必須有完善的公交政策和配套,透過法制、技術和經濟等手段,正確引導和調節私人車輛需求的增長,從「推力」和「拉力」二個層面鼓勵居民使用公交出行並匡正車輛使用的觀念。 報告同時建議,可優先以大三巴及官也街作為中心,檢討周邊的步行區環境,推廣單車作為短程工具,推動單車道與公共單車系統;為創造公共交通、慢行交通更好的改善條件。的士方面,建議引入智能系統提升管理的服務水準,以及調整的士數量,回應需求。 在該報告基礎和建議上,交通事務局將制定「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二零一零至二零二零)」第二階段意見徵集,因應居民的訴求和客觀的條件,完善研究報告的內容,並配合澳門政府制訂的交通政策提供科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