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00928號
2010年09月28日
星期二
中國競技體育 「康體」計劃落實是關
2010-09-28
【新華社北京九月二十七日電】北京奧運會後,中國政府愈加重視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愈加關注運動員的長遠利益和全面發展,也愈加強化運動員社會保障工作,一系列計劃和政策陸續出臺,向保證中國競技體育健康發展的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但要取得所期待的結果,關鍵還在於落實。 體育運動是青春的職業,人才交替快。一個國家如果要保持在競技體育的巔峰,必須「長江後浪推前浪」,源源不斷的人才不間斷地頂上來才能實現。 「國球」乒乓球多年來是中國在世界競技體育中的「拳頭產品」,這與龐大的乒乓球人口以及相對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不無關係。據媒體報道,僅僅湖南常德安鄉縣便有100多支乒乓球隊,建立了4個青少年後備人才訓練基地。 窺一斑而知全豹,乒乓球運動塔基龐大,三級訓練網依然在這個項目上發揮著良好作用,一代代國家隊運動員在國際賽場上叱吒風雲,所向披靡。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足球後備人才的枯竭,隨之帶來的是中國足球在低谷中徘徊不前。後備人才培養成功與否是中國競技體育能否繼續攀登高峰的決定性因素。 而關注運動員長遠利益與全面發展,加強他們的社會保障工作,不但充滿人性化的溫情,也是中國競技體育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只有人們對運動員體育生涯結束後的前景擁有信心,運動員二次就業時不與社會脫節,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體育這一職業,從而夯實中國競技體育的地基。 為此,以培養足球後備人才為目的的「校園足球」計劃、「亞洲展望」計劃、「草根足球」計劃和「中國球員海外培訓」計劃開始或者準備實施,關注運動員福利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教育部調研後出臺。 但好政策要得到好效果,裏面還有繁多甚至繁瑣的細緻工作要做。只有實實在在地把政策變成可操作的規定,落實下去,才能不陷入「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 像《指導意見》要求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強體育運動學校的建設,將其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將文化教育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向體育運動學校選派文化教師,工資待遇享受國家有關規定等。又比如從實際出發研究制定符合運動員特點的運動員基礎教育階段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教材等,可以說在解決運動員在基礎教育階段文化教育方面有一些重大的政策突破。 不過細究之下可以發現,《指導意見》的實行需要許多細節支撐,比如「加強體育運動學校的建設」具體到各個地方怎樣規劃,是怎樣的時間表,預算如何制定。又比如從實際出發制定符合運動員特點的課程方案與教材,由誰來做這一工作,是全國統一還是地方自定,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協調。 另外,新政策的目的雖然是為保證中國競技體育的健康發展,但內容早已遠遠超過體育範疇,需要多部門合作才能完成,究竟部門之間怎樣協調與合作,合作內容有無具體可執行細節,能否形成有力的長效機制等,也需要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