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00526號

2010年05月26日

星期三

國家‧土地‧人民

2010-05-26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一直是國人夢想,遠古之世,不愁耕,不愁住,乃自然而然之事。自周以降,國人要耕有田、居有屋,則竟成遙不可及的夢想。 原因在哪?自有王朝起,耕者無地,居者求屋,反成常態,緣起土地因成君有(或曰國有),或為豪強所佔,自此百姓耕作血汗,安身屋鈿,都供養皇帝、供養官吏、供養豪強! 「曩古之世,無君無臣,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勢力不萌,禍亂不作……不競不營,無榮無辱。」難怪古人已有「古者無君,勝於今世。」之歏。 歷史車輪總都向前,任老莊思想重歸,也不可會返回「無君無臣」年代,這個君(國家)必定存在,亦是不可推翻之事實,那末總要理順國家(政府)、土地與人民的關係吧。 孫中山不是提過「平均地權」主張?孫指平均地權,文明之福祉,國民平等以享之。 「平均地權」是以「核定天下地價」為基礎;地價核定以後,土地因私人的改良利用,而所生的價值,仍歸原主所有。但由於社會進步和政治改良的因素,而所增加的「土地自然增值」,實為全國人民所共有的公產,則應屬於國家,為國民所共享;若果將全國土地,未來無限量的自然增值,皆歸於國家。由全國人民所共享,則全國人民的生活改善,社會的財富平均,那就是孫中山所說:「平均地權,文明之福祉,四海之內,無一夫不獲其所。」 觀乎內地與港澳近年的民怨,都與樓價高漲有關,國內還多一個「征地」這一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的勾搭…… 難怪乎國內不少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國家是人民的,土地是國家的,可為什麼土地不是人民的?」 「既然是人民的國家,可為什麼要把土地高價賣給人民呢?讓絕大多數社會中下層人民把一生甚至是幾代人的積蓄,都上繳國家?供養地產商?」 孫中山的主張與國內人民這些疑問其實都適用於澳門特區。            東方生

 本欄言論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