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歷史:神功戲與澳門發行

2010-03-15

【本報訊】《口述歷史──神功戲與澳門社區》新書及錄像影碟昨天發行,主辦單位希望透過老居民的口述,將神功戲這個民間傳統習俗記錄下,讓大家了解過去的歷史,喚起大家對地方歷史的重視。 《口述歷史──神功戲與澳門社區》一書及錄像影碟由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同學會、錄像空間和澳門歷史學會出版。主辦單位訪問了多個街區的老居民,以口述的形式講述神功戲這個民間傳統習俗,整理成書及出版錄像影碟。主辦單位昨天下午舉行該書及錄像影碟發行儀式(見圖)。 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同學會副理事長蔡珮玲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澳門以前的轉變緩幔,而現在發展急速,經濟、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事物可能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減退、消失,年青一代可能對於澳門過去的了解會越來越少。為此,該會以不同題材、通過口述的方式,去反映、記錄澳門本土的歷史。五年來,該會已出版了五本書,從不同角度描繪澳門的過去,並且將被訪者的形像及當時口述的語氣、說話方式及口音等重要的歷史元素都錄影下來。 她說,澳門的神功戲以粵劇為主,這是因為粵劇以前在澳門盛行,尤其是抗戰時,很多香港的戲班來澳門表演。她認為,該會這次出版的口述歷史以神功戲與澳門社區結合,有兩重意,一是使在各社區生長的居民增加對於以前的社區環境的了解,二是因神功戲活動而使得粵劇可有發展的空間。她說,粵劇已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粵劇作為演出劇種的神功戲活動,應當受到各方的重視和保護。 據介紹,二百多年前,澳門已有不少廟宇上演神功戲慶賀神誕。隨著環境的改變和人事更替,現在仍有七間廟宇在土地誕、北帝誕、天后誕、哪吒誕及華光誕時上演神功戲。這種民間傳統習俗,除了是為神提供娛樂,達到酬神和祈願的目的外,也成為團結各社區坊眾的活動。